近日,一則ChatGPT(聊天機器人程序)向使用者示愛并在一小時內多次勸其離婚的消息,使所有曾經為它的誕生而歡呼的人驚出了一身冷汗,細思極恐。ChatGPT被認為是全球人工智能(AI)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標志性成果,雖然自人工智能出現,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技術監管、道德規范等就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但誰也沒有想到,“威脅來得那么快”。此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特斯拉(TESLA)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一次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是人類最大威脅之一,“我們需要監管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人工智能致力于解決多重復雜問題,從而促使人類獲得更好的決策、產品和服務,它為數字創新者和其他行業帶來潛在且重大的發展機會。近年來,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受到全球廣泛關注。根據美國斯坦福大學《2022年AI指數報告》,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數的52%,專利申請數量居世界首位。中國已成為人工智能大國,并正向人工智能強國邁進。
但是,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在為人類社會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人類面臨道德、隱私和安全等方面的問題與挑戰。對此,英國標準協會(BSI)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提出制定適用全球的人工智能標準,實現人工智能治理目標。科技創新快速發展的當下,全球也面臨著日益增多的科技倫理挑戰,而如今的科技倫理治理仍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領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BSI全球標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帶來了日益增多的科技倫理挑戰,但目前的科技倫理治理仍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領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從倫理角度來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來自機器人、人工智能、制造和工程行業內的個人和組織應該與安全專家、科學家、學者、消費者和倫理學家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這樣,在解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道德風險和影響時,可以在各方達成共識。從網絡安全角度來看,網絡安全是世界上每個組織都在面臨的問題,無論其規模或行業如何。在過去的10年里,網絡安全已經從一個專業技術領域轉變為個人、企業和政府的都關注的領域。在組織內部,保護信息物理系統和流程安全至關重要。
據介紹,2021年,歐盟發布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法規草案,呼吁設立一條在公共場所采用人臉識別的功能禁止法令,這一草案有望在今年通過,成為世界首個人工智能法案。在全球范圍內,企業、研究中心、科學院所、聯合國會員國、國際組織和民間社會團體等眾多行為個體呼吁建立人工智能發展的倫理框架。發展負責任并可信任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目標,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企業與組織需要貫徹落實國家的方針,與此同時,尋求自身治理路徑,確保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
BSI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張翼翔說:“引入相關標準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創造人工智能治理和人工智能道德規范的最佳實踐。無論是工作場所、國內、國外、醫療系統、司法系統,甚至是一切公共服務領域,標準能夠在人與人工智能之間建立信任。”
張翼翔表示,在貫徹落實國家人工智能治理意見的趨勢下,組織應建立內部人工智能監管體系,將人工智能監管與組織內部運行融會貫通。人工智能的提供者必須確保在產品上市前滿足相關法規要求。對于其他組織來說,引入人工智能監管體系十分重要。首先,人工智能監管體系確保人工智能成為組織議程的核心之一。在這一前提下,人工智能的價值,即幫助組織增長的價值可以被集體正確認識,同時,人工智能可以得到全方面的監管。其次,監管體系的周期性原則意味著組織可以根據正在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調整更新其監管方法。
據介紹,除了整合解決關鍵人工智能挑戰的標準,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人工智能技術委員會正在開發一項關于人工智能的標準ISO/IEC 42001,目的是為組織建立、實施、維護和持續改進人工智能體系提供指導。ISO/IEC 42001規定了在組織范圍內建立、實施、維護和持續改進人工智能管理體系的要求和指導。在這一標準指導下,組織能夠在滿足相關法規要求與相關第三方期待的基礎上,負責任地開發或使用AI系統,實現其目標。更重要的是,這項標準適用于任何一個提供或使用利用AI系統的產品或服務的組織,無論組織的規模、類型和性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