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加強標準化理論和應用研究,構建以國家級綜合標準化研究機構為龍頭,行業、區域和地方標準化研究機構為骨干的標準化科技體系;《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了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等一系列任務。2023年,“十四五”規劃步入中期,《綱要》進入深度實施階段。各地標準化研究院在科研計劃中列為首位的課題是什么?它們將對標準化科技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什么樣的推動作用?為此,《中國標準化》雜志將陸續采訪各地方標準化研究院負責人。本期采訪對象為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陳自力。
《中國標準化》:您對《綱要》中提出的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如何理解?其對我國今后的科技發展有哪些影響?
陳自力: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標準在全球創新版圖和產業布局深度調整中成為關鍵要素;標準化在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美、德、日等發達國家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國際標準化機構普遍制定了標準化戰略規劃,以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強化標準化在促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貿易往來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作用。習近平主席專門指出,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標準化工作是科教興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將“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作為重點任務的第一部分,足以反映標準在創新中的重要程度。當前,圍繞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國標準化工作已嵌入科技研發全過程,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標準支撐。
(一)標準是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輸出。標準化始終與科技創新緊密互動、互為支撐。標準的制定、實施過程,就是新方法、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各類科技成果總結凝煉的過程,科技創新的成果通過標準這一公共形式快速進入市場并形成產業化。當前,在科研項目需求設計和成果轉化中,標準產出已成為重要的指標考量,越來越成為科技創新成果輸出的重要載體和形態。
(二)標準研究要緊密圍繞科技創新。標準作為科學、技術和經驗等創新成果的產物,是科技創新各項活動的重要支撐,標準的好壞和承載的技術水平將直接影響科技創新活動的成效。標準研究應當要緊密圍繞科技創新,并支撐、促進、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本質上就是對技術話語權、市場份額的爭奪。是否能主導標準制定,意味著是否能掌握科技創新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三)標準化要融入創新活動過程。將標準化理論和方法應用在企業生產運營、工作機制、管理創新等各項活動,靈活運用各種標準處理創新投入、風險控制、質量評價、績效評估等日益復雜的技術問題和管理難題,可以為科技創新提供有效手段和平臺。標準的制定實施一方面有利于科技創新成果短時間內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科學技術在整個行業和產業中的推廣,提高產業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市場競爭的秩序,實現競爭企業雙方以更快的速度優勝劣汰,有效地降低創新成本、明晰創新方向、提升創新速度。
在此背景下,我們可以預測標準化的作用方式和對象必將發生重大變化,標準化對科技創新的作用將進一步前置和放大,標準作為新興技術的底層架構將更多地與技術研發同步進行,并進一步引領創新成功的實現。過去我們經常討論標準和專利之間的關系,但是新技術、新產業發展中我們不可回避地要去解決甚至要運用好標準必要專利。《綱要》的實施,對標準化工作既是重大的挑戰,也是重要的機遇,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將全面互融互促,兩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將會建立,以創新為推動的中國標準化將在前沿領域參與更多國際規則制定,以標準化為支撐的中國科技創新也將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濃墨重彩的部分。
《中國標準化》:貴單位如何組織開展2023年科研課題任務,請具體介紹目標、計劃、內容。
陳自力:《綱要》實施后,浙江制定實施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將加快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共同富裕、生態文明和數字化改革等領域打造一批標準化創新成果。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一直以創新為第一發展要素,始終堅持將標準科研與黨委政府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深度融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數字經濟、共同富裕、數字標準、國際化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全國和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2023年,我院將依托重點科研課題選題機制,設立數字標準、雙碳、共同富裕、標準國際化等科研項目立項和推進計劃,結合我院在研的APEC抗疫基金項目《分享和分析數字技術應對疫情防控的良好實踐和優秀標準》、國際標準ISO/IEC/IEEE 24748-9《系統和軟件工程 生存周期管理 第9部分:系統和軟件生存周期過程在疫情防控系統中的應用》和《歐美照明產業綠色壁壘研究與應用》《檢驗機構智慧監管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作用》《面向制造業質量變革的數字化仿真關鍵標準研究及示范應用》等科研項目,形成標準數字化技術路徑和實現形式研究、綠色低碳生活標準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共同富裕標準體系研究與示范應用等重點研究課題,分2到3年時間,形成具有國際和全國先進性的研究成果。
《中國標準化》:在2023年的科研課題任務里,列為首位的研究課題是什么?其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陳自力:(一)研究重點。2023年,將重點開展標準數字化研究。伴隨著數字技術深入推進,全球化制造和數字化轉型升級對標準的形式、內容和應用提出了新的挑戰。標準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是標準化領域工作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標準數字化勢必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標準化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我們希望發揮和放大“標準數字化+”的杠桿作用,以標準數字化賦能和提升共同富裕、雙碳、國際化等重點領域研究層次和水平。
(二)研究重要性。2021年ISO發布的《ISO戰略2030》提出數字技術是變革的驅動因素之一,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數字技術和傳統技術的融合正在改變人類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時對于組織來說數字技術進步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生產率,創新競爭優勢。同年我國發布《綱要》,提出要“發展機器可讀標準、開源標準,推動標準化工作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從國家層面對標準本身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標準賦能數字經濟,支撐數字社會提出了明確期望。
標準數字化是智能制造創新的關鍵基礎,是智能制造系統互聯互通的必要條件。目前國內外各領域都在開展標準數字化的研究和實踐探索,而我國研究和實踐進展與國際存在較大差距。依據ISO/IEC對標準機器可讀程度0~4級的分級,部分國際標準及發達國家標準已達到2級水平,其中部分領域已達到3~4級水平。而我國現階段主要為0~1級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
浙江作為數字化改革先行省份,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在標準數字化領域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政策環境,為標準數字化研究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軟硬件基礎和廣闊的應用空間。2021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8348.27億元,同比增長13.3%,占GDP比重11.4%,并保持增長態勢。我院作為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市場監管數字化研究與應用)建設承擔單位,正積極申請籌建機器可讀語言領域分標技委,先后承擔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數字標準結構化解析等數字標準相關項目研究攻關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通過標準數字化研究形成成果,在共同富裕、雙碳、標準國際化、“品字標”品牌等重點領域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應用案例,可以為全國標準數字化改革貢獻“浙江方案”。
《中國標準化》:對于首要研究課題,計劃如何開展實施(合作機構、專家資源、推進計劃、階段性研究目標)
陳自力:標準數字化研究課題作為我院重點研究攻關課題,將舉全院之力,集聚高層次研究人員,保障經費投入,確保取得突破性進展。課題擬研究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ITU)、歐洲標準化組織(CEN/CENELEC),以及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區域或國家的標準數字化工作現狀和發展趨勢,廣泛調研浙江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發展需要,結合浙江省標準數字化工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推動浙江省標準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路徑,建立和完善標準數字化領域標準體系,形成機器可讀、標準解析、指標比對等數字標準產品,并融合共同富裕、低碳等重點方向形成應用產品,高質量推進標準數字化轉型。
我們將聯合國內相關研究試點單位,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等單位和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全國語言與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器可讀語言分技術委員會等國內外標準化組織,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計量大學、之江實驗室等科研院所,以及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等有關企業共同開展研究,匯聚產、學、研各領域專家、學者,保障課題研究水平和應用成效。
課題主要分3個階段來推進,第一個階段是標準數字化的基礎理論研究。在這個階段我們要了解國際上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發展趨勢等,了解浙江標準數字化的需求是什么、存在哪些問題?調研現有標準,研制標準體系框架,進而明確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這個階段的研究主要是為了確定標準數字化的發展方向,為開展相關研究、開發、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導。第二階段是標準數字化技術路徑和實現形式研究。這個階段我們要深入研究標準數字化的基礎原理與方法、內容語義化實現技術、標準到知識圖譜的轉化技術,以及標準數字化數據集建設技術等,梳理這些技術還存在哪些短板、解決這些短板的突破口在哪里,然后進行逐一突破,并通過制定系列標準來實現有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第三階段是標準數字化產業應用研究。這個階段我們會根據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對標準數字化的需求,在行業專家、信息技術專家、標準化專家、研發工程師、標準用戶等各類人員相互協作下,對一般通用技術、模型、方法進行進一步個性化改造和適配,將標準數字化技術和共同富裕、低碳等重點需求進行深度融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產品,把這個課題的成果轉化到產業發展中。
《中國標準化》:首要研究課題預估會收獲哪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對本地乃至全國產生哪些重要影響,在本課題基礎上,將開展哪些方面的持續性研究和擴展?
陳自力:本課題以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內外普遍關注的“標準數字化”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在對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歐洲、美國、德國等做法和實踐分析總結提煉基礎上,結合浙江標準數字化現狀和需求,研究、統籌推進標準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理論、技術路徑、實現形式和產業應用,以標準構建數字規則,更好地支撐數字化改革各項事業,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撐,可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參考,形成的系列標準可以促進機器可讀標準與應用領域深度融合,支撐數字經濟發展。
同時,標準數字化技術的實現將使標準化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協同和智能,同時也將對各技術領域產生深刻影響,將對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發揮重要的指導規范作用。通過制定系列標準數字化標準,可以為我國標準化工作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供重要技術標準規范,對于提升我國標準化技術支撐水平,在全球標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中實現并跑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來源:中國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