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互聯網治理的基本方式。運用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推動互聯網發展治理,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3月16日,國新辦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情況,分享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經驗做法。其中“保障網絡空間規范有序”是重要方面。從保障個人信息權益到保護網絡知識產權,從規范網絡市場秩序到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不僅需要依法依規,而且需要持續健全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手段。
保障網絡空間規范有序,離不開嚴格執法。這是依法治網的關鍵環節。針對非法收集、買賣、使用、泄露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通報、下架違法違規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近3000款;圍繞無正當理由屏蔽鏈接、“二選一”等問題,通過行政約談、行政指導、規則指引等手段,整治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聚焦虛假信息、網絡暴力等問題,持續開展“凈網”“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采取了約談、責令改正、警告、暫停信息更新、罰款等多種措施……近年來,依法打擊各類網絡非法行為,取得了明顯成效。實踐表明,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網絡執法,加大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才能全面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推動形成健康規范的網絡空間秩序,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生態。
應該看到,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的快速發展,網絡空間承載的法律關系更為豐富多元,給依法治網帶來了新挑戰、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及時制定涉及網絡交易、網絡不正當競爭等領域的民事和刑事司法解釋,細化法律適用標準,讓網絡空間規則、行為規范、權利邊界和責任義務更加清晰。另一方面,需要持續健全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手段,特別是圍繞個人信息保護、算法規則、網絡平臺治理等新類型、新領域,深入研究發展規律、創新完善監管工具。網絡空間的主體越多、情況越復雜,越應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做到“橫向協同、上下聯動、縱橫結合”的立體型綜合監管。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進一步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提升網絡空間治理效能。推進法治化治理,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成效已經有目共睹。下一步,配套立法應加快,網絡執法力度應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執法協作應提升,技術手段和預警機制建設應發力,多方協同參與治理的格局應完善。總體看,保障網絡空間規范有序是一項長期工作,既要依法治理更要嚴格執法,既要集中治理更要常態化治理,既要技術升級更要創新監管。只有真正做到讓法律“長牙齒”、讓技術“如利刃”、讓監管“全覆蓋”,才能更好護航網絡空間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理網絡空間,是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管網治網也任重道遠。相信,持續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明確權責、遵守法律,文明上網、依法用網,必定能推動網絡空間持續向好、天朗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