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6日訊(記者 拜喆喆)第133屆廣交會線下展5月5日閉幕。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廣交會,也是疫情后全面重啟線下展的首屆廣交會。
作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廣交會這個大舞臺,浙江外貿企業盼了三年。透過“中國第一展”這個窗口,他們收獲如何?廣交會又給浙江外貿帶來什么啟發?
找到更多市場需求
舊友與新朋,向來是廣交會的主題。這屆廣交會上,不少浙企交到了新朋友,找到了新市場。
“沒想到會來這么多中東客人。”在浙江華洋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負責中東市場的劉波分外忙碌。開展第三天,已經有客戶簽下了百萬美元級別的大單。董事長戴繼剛介紹,今年來詢價、下意向訂單的客戶中,來自新興市場的占比明顯提升。
中東、非洲、南美都是“下單大戶”。針對這些新客戶,華洋避免同質化競爭,而是以外形專利、自主研發車架等吸引客戶眼球。
近10年來,半數采購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180多個全球合作伙伴中有86家機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官方公布的這些數據,也讓浙企看到更多新興市場的機遇。
除了追逐新市場,還要發現新需求。
在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一款明星產品——多用戶外電源頗受境外采購商青睞。該公司總裁池曉蘅介紹,過去幾年,巨星開始研發戶外鋰電池系列產品,這也是目前巨星銷量增長最快的系列之一,出口額年增長率翻倍。
一款產品的成功,其實是浙江外貿企業捕捉市場新需求的縮影。據了解,疫情期間,巨星海外團隊及時整合最新市場需求,國內研發團隊則根據海外消費習慣的變化,開展創新設計。也正因此,重新亮相廣交會,巨星保持了客戶黏性和競爭力。
浙江省交易團副團長張曉雯介紹,本屆廣交會浙江省在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孕嬰童用品3個新展區共設置411個展位;銀發經濟、智慧生活、檢測和防護用品3個新專區設置123個展位。同時,溫州甌海區現代紡織與服裝產業集群、甌海區鞋類出口基地、紹興市越城區紡織服裝產業帶3個產業集群參與新產業集群展示。
走出創新升級之路
廣交會配套的廣交會設計創新獎(CF獎),被譽為“出口產品設計界奧斯卡”,是廣交會上高端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本屆廣交會揭曉的2022CF獎,浙江獲獎數量創新高,共22家企業的24件產品獲獎。“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CF獎對于提升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參與評選也更加積極了。”張曉雯說。
本屆廣交會第三期上,浙江中大新時代紡織品有限公司瞄準中高端市場,從代工出口轉向“品牌出海”。該公司時尚女裝部總監陳鐵鳴介紹:“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我們每一季都會研發設計新產品,我們采用的面料主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端材料,例如真絲和優質的新疆長絨棉。”
“貼牌之路無法長久,這次逛展廣交會,我的體驗更深了,品牌出海一定是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基惠通是寧波外貿龍頭企業——中基寧波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為廣大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全程服務。這一過程中,總裁應秀珍發現了中小企業品牌出海的痛點:品牌培育耗時長、成本高,中小企業很難單憑自己的力量打響品牌。“我們也需要政府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更好地帶領中小微企業出海。”她說。
主動探索“雙循環”
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廣交會這個大舞臺正幫助企業聯通內外兩大市場。“廣交會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不僅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也為外貿企業開展國內市場業務“搭臺”。
“順利拿到廣交會的展位,主要得益于我們的內銷戰略。”本屆廣交會,臺州力山機械有限公司首次擁有了自己的展位。董事長繆繼云介紹,疫情期間力山的內銷銷售額激增,迅速成長為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而拿到了廣交會的入場券。
記者采訪中發現,許多浙企正主動探索“雙循環”之路。例如,國內最早一批電機產品出口企業浙江金龍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曾經只做電動產品外貿出口。過去三年,公司調整業務結構,內銷份額已超過外貿。
一場盛會,讓外貿企業看見機遇,更增強了信心。
本屆廣交會第一期,浙江土畜集團展出了五金、工具、汽配、照明產品、衛浴、建筑及裝飾材料等產品,簽下意向訂單超80萬美元。“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形勢更有信心了。”董事長張斌說。
在二期的家居展位上,浙江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與大量客戶溝通后得出結論:歐美傳統市場需求的下降是階段性的,長期來看,中國產品依舊質優價廉,等到客商去庫存后,訂單依舊會回到中國。
“僅開展當天,我們就接待了100多位境內外采購商和代理商,這讓我們對成交量充滿信心。”浙江鹿楓戶外用品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的信心,代表了許多外貿人的心聲。廣交會不僅帶給外貿人信心,更向客商釋放了最積極的開放信號。重啟線下廣交會,意味著迎來了更多商機、信任和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