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碳成為一種可交易、可投資的資產。不過,碳排放難以直接檢測,如何增強碳交易的可信度?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綠色創新與區域協同分論壇”上,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國忠表示,當前,迫切需要做牢基礎支撐,以標準化引領創新改革,以數字化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推進實現“3060”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標準化”和“數字化”成為與會嘉賓的共識。
“標準化”的目的,是要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這是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中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國深入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依托。而推進數字技術與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的深度融合,可以促進能效提升、成本優化和風險管控。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在傳統行業全鏈條進行數字化改造。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李軍表示,要有效發揮綠色標準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提升低碳領域話語權,充分利用數字化賦能的手段,推動雙碳全領域變革,重點激發綠色技術創新活力,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在追蹤碳排放動態數據方面,已有企業開始“試水”。趣鏈科技基于碳排放動態數據,建立起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與碳管理全流程閉環治理體系,“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數智平臺”正是其打造的標桿項目之一。平臺上線僅三個月,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拓展危廢資源化利用2.6萬余噸,減排溫室氣體2700余噸,形成節余減排量3900余噸,為企業節約成本8900余萬元。
趣鏈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偉表示,“碳資產由數據支撐的屬性與區塊鏈數字資產的特性天然一致,這使得區塊鏈能夠為政府精準控碳、企業綠色轉型、公眾綠色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會上,上海市長寧區城市更新和低碳項目管理中心主任冒勤介紹了他們發起的“CN100建筑碳中和倡議”。該倡議旨在吸引長三角范圍內公共建筑方,通過制定實施建筑碳中和評價標準,主動實現建筑運行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