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社會全要素生產率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而標準化是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從標準化對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入手,著重描述了我國當前在數字經濟領域內標準化建設的現狀,重點分析了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標準化工作建議
標準是“通過標準化活動,按照規定的程序經協商一致制定,為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文件”,它是行業發展需要遵守的規則。標準化在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世界的“通用語言”。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的新時代要求。在以區塊鏈、云計算、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等為數字技術基礎的數字經濟時代,作為知識水平最高表現形態的標準及其標準化活動,已然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產業應用的主要力量,是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1 “四個一流”凸顯標準化
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的價值
1.1 標準是促進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流“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先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特別是對數字經濟領域內科技創新、先進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實現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尤為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決掃除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有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在數字經濟領域內,將先進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標準進而促進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一種有效模式,既有利于提高標準的技術含量,又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有利于新興信息技術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促進數字經濟賦能傳統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
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從科研成果到經濟效益,標準化是其必由之路。數字經濟作為繼農耕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的第三種人類文明社會經濟形態,其內涵無比豐富,創新應用碩果累累。把豐碩的數字信息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使之成為企業投資引導、產業發展方向的行動指南,對于實現科研成果快速落地,新興信息技術快速推廣應用,為社會創造出增量效益,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1.2 標準是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一流“內驅”
當今,數字經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爭相發展的領域,構成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數字經濟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實現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最終目標是促進工業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更高端”。在區塊鏈、云計算、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開展標準化研究,把企業先進的科研成果、技術經驗制定為全行業共同遵守的行業標準,能夠加速成果經驗的推廣應用進而提升行業整體的技術水平;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企業在突破“卡脖子”技術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快速迭代,最終掌握核心技術,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
在破解數字經濟領域中“卡脖子”問題上,重要一環是從標準研制層面尋找突破。在區塊鏈、云計算、工業軟件等領域內開展行業技術標準研制工作,解決技術標準缺失問題;在區塊鏈、元宇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產業上升空間廣闊的技術領域內實現標準研制、“卡脖子”技術攻關、應用推廣三方面齊頭并進、共同發力,加快推進先進數字技術產業應用步伐,實現數字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1.3標準是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的一流“階梯”
數字經濟標準國際話語權是對國際數字經濟中標準和規則的制定權以及對標準相關事項的評議權和裁判權,是國家在該領域內綜合實力的體現。掌握了數字經濟國際標準制定權,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相關數字經濟技術的主導權。我國經濟社會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提升產品服務的科技含量,降低單產GDP的能耗和負債率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領域標準國際化,提升我國數字經濟標準研制的國際話語權,對于現階段我國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參與并主導數字經濟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本國數字技術標準國際化是發達經濟體提升本國信息技術國際話語權的慣常做法。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國家標準協會在本國標準國際化上取得了大量的成果,Facebook、微軟、蘋果、特斯拉、高通等眾多美國企業加快數字技術標準化布局,引領著全球數字技術的發展。我國是數字經濟大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產值約38萬億,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在區塊鏈、軟件服務、人工智能等多個數字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取得了杰出成績。但我國數字技術領域標準體系還不夠完善,“散裝”化較為嚴重,且標準的研制機制、周期等也相對滯后,企業的數字技術水平與美國也有著較大的差距,在該領域內能起到全球引領作用的企業數量還較少,僅有華為等少數企業。可以說,加強我國積極參與和主導數字技術領域國際標準的研制,已迫在眉睫。
1.4 標準是加速助推產業結構優化的一流“工具”
標準化在推動科技進步、優化產業結構上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升級過程中,降低能耗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存量結構擴大增量使傳統產業結構布局更加合理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標準化與產品技術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聯系緊密,在關鍵的產品研發技術應用等環節起到了指引、統一、規范的作用。例如:在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的產業融合過程中,區塊鏈的架構、測試、存證、智能合約等技術標準在解決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隱患嚴重、上下游標識解析困難、協同效率低等諸多難題中發揮了多重重要作用。隨著先進數字信息技術在重構產業結構的進程中不斷深入,標準在這一進程中發揮的作用也愈發重要。
產業數字化是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數字技術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多傳統產業在轉型初期,由于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存在摸石頭過河的情況。這就更加迫切需要一套體系化的標準方法論指導轉型實踐,少走彎路錯路。對于廣大數字化企業而言,標準化不僅有助于企業規范生產經營,而且能夠有效促進市場開拓,重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 “三類矛盾”制約數字經濟標準化
2.1 產業高速發展與標準供給相對緊缺的矛盾
雖然在數字經濟領域內標準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相對于部分細分行業發展快速,技術迭代及新應用不斷涌現,相關標準供給數量與行業發展速度不相匹配,造成存在較大的“相對需求缺口”。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實現大數據產業規模3萬億元,建成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和數據要素價值評估體系;在標準建設上,《規劃》要求“強化標準引領、協同推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加快技術研發、產品服務、數據治理、交易流通、行業應用等關鍵標準的制修訂”。《規劃》對“十四五”期間標準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標準研制單位在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完成工信部“十四五”規劃部署的任務中,要確保標準供給充足、穩定,標準質量可靠、適宜,其職責任重而道遠。
2.2 標準研制數量與質量的矛盾
我國標準整體數量眾多,據《2020年中國標準化發展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國家標準共39,847項、團體標準21,350項、企業標準1,713,107項。其中有大量標準名稱相似、內容重復、交叉等情形,雖然缺乏對應的統計數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名稱相似、內容交叉的標準;另外,大量標準發布后實際使用率較低,產生的經濟效益不高,處于長期“閑置”狀態,成為“相對過剩”的標準;我國標齡一般為5年,而摩爾定律周期為18個月,以半導體為基礎的數字科技迭代周期約2-3年,其中最為典型的智能手機軟硬件更新換代是數字科技快速迭代的最好例證。
因此在數字經濟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造成許多標準過時較快,無法創造相應的價值而處于“相對過剩”狀態,形成較為嚴重的標準“滯存”現象。
2.3 多方利益主體與資源共享的矛盾
通常在重大標準研制和實施過程中會涉及到多個跨部門跨領域的利益主體單位。尤其在數字經濟領域內,理念技術更迭迅速、應用場景包羅萬象,不同行業對同一新興事物認知程度各有千秋,產生的觀點看法區別較大有時甚至大相徑庭,同時部分重要標準在研制過程中會存在較大爭議,需要多個部門參與協調。例如:以新興的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NFT,具有確權和通證的雙重屬性。NFT既不同于只有通證屬性的數字代幣又不同于兼具確權和流通屬性的權益類資產,在法律上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劃為代幣禁止,在產業應用上也不能簡單地充當流通媒介。其技術和產業應用的標準研制需要技術、司法、金融、行政等多部門聯合實施。
通常,越是重要的前沿技術標準,其研制過程涉及的部門越多,需要的協調工作量越大。因此跨部門的標準研制協調機制急需全面推進。
3 多措并舉提升數字經濟標準化水平
3.1 加強數字經濟政策宣貫
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數字經濟領域政策總體布局要求,以及《“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專項政策,強化各地工信主管部門、數字經濟相關技術領域標準化委員會、社會組織和優勢企業一道,組織策劃開展系列宣貫培訓活動,支撐做好各地各企業相關規劃建設,凝聚社會最大合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3.2 加快關鍵標準研制推廣
推動落實《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打造以技術體系為基礎,以標準體系為牽引,以評測體系為抓手的數字經濟標準化路線圖,形成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一體化框架。以制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服務等一批急需技術標準為主要目標,積極推進業界形成技術共識。面向新興數字技術領域標準化需求,制定行業規范,為新數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提供指引,最終形成可與法律和政策有機結合的廣義標準體系。以國家層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載體,加強新興數字技術標準化頂層設計,推動產業應用與管理等關鍵標準研制和標準驗證應用,加快標準供給數量,提高標準研制質量,有效化解特定領域內標準供給不足問題。堅持“以評促建、以測促進”,充分釋放標準化最大價值。
3.3 營造跨界融合發展環境
加強新興數字技術和標準化人才培養,針對領域內技術和標準化人才稀缺的現狀,強化政府部門、高校和企業間的合作,以訓練營等形式加強標準化專業人才的培養。重點圍繞新興關鍵核心技術普及、行業代表性應用案例解析、國內國際標準制定規則以及知識產權相關政策等方面,開展技能培訓,制定考核機制,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形成標準化人才梯隊建設方案,擴大標準體系建設的參與群體,為數字經濟發展做好人才保障工作。加速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應用的雙向迭代,推動各地工信主管部門、數字經濟相關技術領域標準化委員會、社會組織和優勢企業一道,推進“數字經濟+園區”建設,以園區轉型需求為場景,加速數字化能力提升與技術標準的應用驗證,逐步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3.4 提升國際標準化能力
對接國際標準化組織,推動標準國際化。持續跟進ISO、IEEE等國際標準組織工作,推動國內標準化成果向國際轉化,實質性參與并爭取主導新興數字信息技術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更多新興數字信息技術國際標準的立項和發布。建立健全國內外交流合作機制,不斷整合和拓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的平臺和模式。積極參與和推動國內外數字經濟領域內產業合作,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機構合作設立實驗室、研究中心等合作研究平臺或聯合開展研發項目。鼓勵企業參與新興數字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共同推動國內新興數字信息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引領規范技術發展方向和路線。
4 結語
天高地迥宇宙無窮,探索之旅從未停息。在技術、標準、產業互促互進,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都是人類用已知的認知、經驗和智慧去開拓未知,再到實踐中進行檢驗。當前我們正處于科學技術變革和消費代際變遷的大時代之中,數字經濟產業無疑是最具價值的發展方向,標準研制單位作為標準領域內的開拓者、踐行者,應當結合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充分發揮自身業務優勢,在數字技術專業領域內不斷開拓進取,為我國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標準支撐。
來源:本文刊發在《中國標準化》2022年第21期
作者:廉貴清(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THE END-素材來源 | 質量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