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在以“碳路先鋒 綠啟未來”為主題的新京報“2023零碳研究院綠色發展論壇”上,資深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表示,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雙碳”目標,已經成為全民共識。“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和實踐正在從最初的能源行業向各個行業發展,全社會都在積極的推動這項偉大的事業發展。”
“沒有全球碳標準,就無法進行碳足跡的核算,無法形成跨境定價,也無法實現碳匯的跨境交易和結算。”楊瀾表示,目前全球缺少科學的、能夠得到普遍認同和實踐的標準。歐盟的碳匯價格是中國的十到十二倍,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和企業巨額的綠色投資生產的碳匯得不到國際認證,不僅無法轉變成碳收益,甚至還要額外支付碳稅。這令中國社會和企業的綠色投資和低碳轉型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壓力。
為更好的推進全球碳標準,陽光媒體集團聯合世界可持續發展標準組織WSSO、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低碳可持續發展指數。該標準的制定經歷了設計、數據選擇、計算這三個程序,聚焦了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標準以碳治理為核心的理念,以長期的價值創造為重點,同時服務于國際前沿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和方法論。
這份針對1628家A 股上市企業的研究報告顯示:有114 家企業獲得 A 及以上評級,其中僅 12 家獲得AAA。64%的企業評分低于CCC,其中落在 CC 級的企業數量最多,共 430 家。從行業分布情況來看,獲得 AAA 級企業行業分布于金融業、房地產業與制造業, 其中金融業數量最多,共 6 家企業獲得 AAA 級。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處于下游的 CCC 及以下為最多,共占比行業數量的 95%。被評為 C 級的企業數量最多者為住宿和餐飲業,占比為 67%。
“從這些數據看,我們在低碳可持續發展上還有很長的路走,大部分上市企業從目標的制定,綠色實踐以及可持續發展成果來看,還處于萌芽的時期,還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改進。”楊瀾稱,希望此標準可以助力可持續發展生態的有效形成,不僅可以給管理者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和支持,同時為金融機構開發制定綠色金融產品提供方向,為投資者提供決策考量因素,也為各個行業不同的企業對自身和同行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績效水平提供更加客觀的認知。
“我們呼喚更加科學、客觀、系統性的標準作為指引。”她表示,希望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指標和中國雙碳目標指引下,建構健康、高效的低碳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
來源 | 新京報貝殼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