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從事質量管理的工作人員而言,質量管理到底是屬于技術性的,還是管理型的呢?不同的崗位會有不同的職責劃分,不同的職責劃分,也就會有技術性與管理型的區分,那么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技術與管理的區別。
01.
質量管理 技術型
從開始的質量策劃到識別產品要求,客戶要求,這些不都是技術管理?完了你要將它轉換成公司內部產品要求,要轉換成過程控制要求,這些還是技術管理。最后,我們還要建立自己的檢測要求和能力,并管理檢測結果,這些還是技術管理。
至于報告啦,文件啦,圖紙啦,按要求進行管理,這些還是技術管理。到最后,如果客戶有投訴,不管是你要真正解決問題,還是你要糊弄客戶關閉投訴,這些同樣是技術管理,要不你憑啥把你的客戶搞定?反過來說,那些認為質量體系,質量管理就是文件、報表、報告,還有什么客戶關系,政治斗爭的,那是他還不懂質量管理,或者說質量管理修行不夠。
技術:概率與統計科學、計量、標定、量具使用、圖紙識別等,得有工程背景。管理:小到質量問題追蹤,關閉,中到跨部門協調,新項目質量管理,大到個人視野,公司質量戰略規劃等,是總經理的大管家,監督其他部門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
02.
質量管理 管理型
質量從它誕生開始就是一種管理職能,科學管理之父 泰勒在提出按職能進行勞動分工時,首次將質量檢驗作為一種管理職能從生產中分離出來,質量管理首先他是管理,只不過是著重在質量方面,他遵循管理的一般原則,在一定環境下,為實現某一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所倡導的PDCA循環也是基于管理職能框架 計劃、組織、領導、控制 基礎上的一種變化。而現在所提倡的全面質量管理也是在吸收所有管理學思想而衍生的管理學的一個分支。
一些比較大的歐美公司,好像都沒有了專門的質量部,而是像這些質量的職責分解至相應的職能部門,如SQE就由采購部門干了,客戶投訴就由銷售部門干了,過程質量控制就是由管理車間的生產部干了。所以具體的還是看公司的只能劃分,看自己是屬于哪一個部門的。
質量工程師(中級)《質量專業綜合知識》里面說:高層管理者尤其需要較強的概念技能;中層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基礎層管理者主要需要技術技能和人際技能。你是屬于哪一層?就決定你是偏技術多一些還是管理多一些!
03.
技術型?& 管理型?
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單位對質量的定義也不同,但總的來說應該分為體系管理和實物管理,然后還要看產品的復雜程度,很難說清楚,但無論什么工作懂技術是基礎,質量分為質量管理和質量技術,也叫品質保證和品質管理。分工不同,一個是管理體系方面,一個是技術方面。在細分的話就是各種質量工程師看企業注重哪方面了,有的事技術部什么都全權做決定了、安排質檢部執行,有的企業是質量部全權把關技術部配合,總是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據GB/T19011要求,質量體系審核組的構成,我們知道,審核組內必須有專業技術背景的成員。所以,我們容易理解,質量工作是一項需要專業技術背景的管理工作。這個專業技術,不要求我們有多精,但要求知識面足夠廣。
如果你從事的質量工作,與技術的定義比較符合,則你從事的質量工作屬于技術工作,反之則屬于管理工作。一般而言,質量工作需要懂點產品工藝技術的,質量工作的開展也需要借助一些質量工具和方法的 。質量工作有多個范疇的。質量經理的工作性質應該重在管理,而質量工程師的工作則技術成分多一點,一般的檢驗人員工作性質和操作工差不多,動手操作能力要求較高。
如QA經理,SQE,PQE,QAE,品質分科主管等等,不同職務比重不同,如負責設計驗證的品質工程師主要針對測試技術及安規標準等,這樣是技術比重多一些;如負責制程品質工程主要針對現場工藝及改善等......管理是一門學問,技術是一種科學。
有一句俏皮話是說:“當你舉起錘子,你滿眼都是釘子”,我們現在用的各種工具、技術就好比是錘子,我們為了更有效地實施我們的管控、考核、監管,我們用了更好的工具、更多的技術。就像是我們眼里的大釘子,我們要去選擇更大的錘子一樣。你越是把管理當成技術活動,就會去用各類的管理工具,大錘子小錘子也就會越來越多。你把質量當成釘子,你墻上的洞可能會越來越多。這就好比你越是設立返工區,產品的問題可能就會越來越多一樣。因為大家會認為反正有返工區(我們接受了一個前提就是第一次絕對不可能做對,所以我們返工是必然的),做錯了也會有人幫我改嘛,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各自對自己的工作都不負責任,產生的PONC會越來越大。如果你把質量管理當成技術活動,就會把質量的責任轉稼給基層的工程技術人員。而實際上,質量的責任首先是各級管理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