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制造型企業生產主管經常問到的問題無非是效率、品質、成本之類的話題,而這三者本來就是唇齒相依的關系,現依據這些年在工廠生產合理化的經驗,簡捷的談談生產主管如何高效的促進生產效率大提升。
02
實施績效、計件薪酬
記得一位管理大師曾說過:“如果一家企業員工的固定工資超過70%,這家企業就已經離死亡不遠了”。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因為“旱澇保收”的員工根本就不可能有積極性,我們經常講的一句俏皮話是“計時不要臉(摸魚),計件不要命”。
通過設計一系列制度,讓員工做好自檢與互檢,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削減品質檢驗員。
04
建立靈活的生產組織體系
以生產組織架構和運作為主體,而展開的一系列綜合應用活動的形式和要素,它的最終目的是在保證質量良好地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下使全體人員得到以發展。
1. 生產組織的職能將總體任務分配給每一個單位或個人,并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關系。2. 按流程圖排工位,依據作業時間量決定間距及復雜性,配置指導書工位,材料的投入,不良品的標識,工具•夾具•儀器設備的放置。3. 確定工位平衡與流水線的順暢,依據熟練程度合理安排員工,生產線不會堆料,流空間,不會有的人忙死,有的人空閑,不會導致漏作業。4. 人員工位頂替,合理分配個人特長,快手•慢手心中有數。5. 注重管理新員工,指定負責指導的專門人員,并明確責任,定時檢查•確認。6. 確定有效生產能力與資格管理,分實習期•獨立期•自主期•熟練期•級別期•發展期。7. 權力線要明確:員工(完成任務,報告問題)-組長(執行任務,處理問題,報告結果)-班長(執行計劃,報告生產,處理問題)-主任(監察執行,總結計劃,上報成果)8. 造就多面手,區別員工強項,注意栽培和使用•充員,在平時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05達成計劃并增產管理人員更應注意:1. 生產前的準備工作要充分(人員,機器,設備,材料,工藝,現場)。2. 控制拉速得當,保持人員作業時有適度的緊迫感,不要松懈。3. 及時確認產量,并填寫看板。4. 控制不良品,及時糾正,糾正無效停止工作,另找適宜人或尋找正確途徑操作。5. 來料不良品,產生的不良品及時確認退料•補料•換料。影響生產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設計開發的“先天不足引起的后天失調”、采購欠料導致生產線換型或停工待料等,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予以針對性解決,產能效率大提升并非太難的事情。當然,在精益生產中,提高效率常用的方法還有。但做為管理,一定要記住,生產管理要追求簡單化,簡單就是效率;生產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最簡單和最直接的,而不是都去趕時髦做所謂的六西格瑪和豐田式生產。建國初期有一句名言這樣說道:“理解了也要執行,沒理解也要執行,在執行中加深理解”。我們必須嚴格根據工藝標準來操作,為了使操作者能夠更加了解生產過程,提高工作效率,應該把上下兩道工序分別了解并仔細分析,堅持不斷改良工藝的原則,以可行的途徑,求得一種最合理的作業方式。在我們作業時,我們是否應考慮以下3個問題:(1)做某個動作是否有必要?有沒有更好的方法?(2)為什么要在此處做?有無更合適的地方?(3)為什么此時做,有沒有更合適的時間?那么,就如何提高生產率這個問題,我結合自己工作現場的體會提出以下幾點看法:1. 改良我們的作業習慣保持良好的坐姿,使身體與工作臺結合的更合理,有利于作業。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雙手從事生產工作。操作范圍內,盡量保持在短距離的移動,以提高時間利用率。工作區域內,一定要保持清潔,符合5S規范要求。2. 合理分配工作場所,注意原材料擺放位置手和手臂的運動途徑應在正常工作區域內(正常坐姿手能夠觸及到的范圍)。必須用眼睛注意的工作,應保證有正常視野,能夠看清作業點的狀況。工具和材料應置于固定位置,方便一次拿的到。也可將最常用、重復使用率高的材料放置就近處,按照材料裝配順序依次擺放3. 工具和設備工具和設備應放置在隨手即可拿到的地方。設計和使用簡單的輔助工具或工裝,使生產更順利,更合理,方便作業。4. 材料搬運為方便取拿,事先要有良好的設計。是否考慮安排依重力原理設計一些工裝將材料送使用地點。預置和分類標明下一工序所需的材料和零件。5. 節省時間工作時應精神集中,這樣既能改善人工的遲疑或暫時停止的問題,同時還可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如烙鐵燙傷,刀片劃傷,物品砸傷等。對我們工作時的動作進行分析,那些動作是必須的,那些動作是可以合并的,這樣既能減少步驟,又能縮短時間。員工通過有效的方法一天能夠節省一分鐘,那車間100位員工一天就能節省100分鐘,以此類推,那公司一年又能多生產多少只電池呢?如果大家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每天都多思考一點點, 不僅自己本身在各方面都會有所提高,公司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健與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