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岸民間團體共同編制的《海峽兩岸無障礙設施術語對照》《海峽兩岸無障礙設施設計標準》等兩項兩岸無障礙共通團體標準,22日在廈門發布。
業界人士表示,這兩項標準由廈門、金門、馬祖的民間團體首次共同發布和共同實施,是推動兩岸標準共通的成功實踐和增進兩岸民生福祉的有益嘗試,也是探索廈金融合發展的先行示范,將有助于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為兩岸基礎設施聯通、社會融合發展提供示范。
《海峽兩岸無障礙設施術語對照》由兩岸19位專家共同編制,列出62組兩岸術語對照,其中43組術語有差異。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人士稱,標準編制充分借鑒兩岸無障礙設施設計相關標準,列出兩岸各自習慣用語及其釋義,對海峽兩岸術語對照中比較關鍵、影響較大、需要單獨指出的部分詞條進行重點說明,用于兩岸建筑及市政工程無障礙設施設計、施工與驗收所用術語的對照。
為了讓兩岸工程技術人員對無障礙設施設計、施工使用過程中的技術涵義有統一的理解,各個名詞術語均以英文作為共同參照,列出兩岸各自習慣用語及其釋義,避免產生歧義。比如,大陸的“盲文”在臺灣地區被稱為“點字”,大陸的“盲道”在臺灣地區常用說法是“導盲磚”,等等。
《海峽兩岸無障礙設施設計標準》由兩岸30位專家共同編制,其中44條條款、46張圖例來自臺灣地區相關標準。相關人士指出,此項標準融合了兩岸無障礙設計規范的優點,統籌兼顧兩岸無障礙設施建設水平、地理環境及現行規范,突出對無障礙設施安全性及舒適性要求,并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表達,更為直觀、一目了然。來源 |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