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標準編制的要點
(一)標準來源。一是領域體系:不是本領域的標準范圍;二是工作需要:一般性的還是急需的;三是上級下達:根據發展中的要求。(二)標準分析。一是應用群體:標準使用對象;二是標準屬性:規范、規程、術語、符號、方法、產品等;三是時效性:在一段時間內使用(基本穩定在五年以上);四是標準性質:互換性、通用性、兼容性、系列性;五是使用面:要有群體使用,應用群體越多越好;六是應用價值:標準要體現效益,要有規模;七是編寫能力:完成標準制定的可行性(能力、人員代表面);八是編寫范圍:內容框架。(三)標準編寫前的準備。一是標準名稱:引導、主體、補充三元素;二是標準范圍:確定主體內容和應用主體(是否與上面的要求一致);三是引用標準:與之相關標準(盡量借用已有的成果、經驗、方法、數據等);四是術語定義:本標準中不好理解,與其他領域不一樣的術語;五是內容框架:標準的主體結構(總則、要求、試驗、指標、條件等);六是編寫要求:標準一般只規定相關事物的結果或規程,不解釋為什么,但要有科學依據。(四)開始標準的編寫。按照原有框架樣式編寫(參看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和GB/T1.2-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2部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的標準化文件起草規則》) 。如果是自主研制標準:主要遵守GB/T1.1一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和GB/T20001《標準編寫規則》系列功能標準的要求編寫。(五)關于標準編寫的建議。一是起草文件的三項原則:對象或領域原則、使用者及需求原則、制定目標原則;二是編寫文件的整體框架:整體或部分、通用或專用;三是確定標準的類別和功能類型:七大功能標準;四是草擬文件名稱和范圍:領域類別、對象類別、目的類別、功能類別;五是確定核心技術要素及其條款類型:功能類型;六是編寫核心技術要素的條款內容:功能對象和目的;七是確定并編寫其他規范性因素及其條款內容:對象和目標;八是編寫資料性要素及其內容:源于規范性要素。二、怎樣看標準的幾點建議。一是名稱。級別、順序號、年代號、三段式(引導元素、主體元素、補充元素)。二是采標。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三是單項或部分。標準系列或標準體系;四是范圍。確定標準的應用對象;五是引用。本標準的相關標準;六是術語。只對本標準而言;七是總則:本標準的通用要求;八是用詞:可、能、允許、應、不應等;就是圖:起說明條文作用;十是表格:與標準條款配套使用;十一是附錄:規范性附錄、資料性附錄;十二是理解:要吃透標準的條款;十三是其他。三、怎樣查找標準的路徑。我們在編寫標準時往往需要查找相關標準,使標準編寫能順利地進行,這樣查找標準就成了標準化工作應該會做的一項工作。怎樣查找標準?這里推薦以下兩種方法作為參考。一是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網站上搜索。進入該網站后點開右下角的“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就能看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等板塊。要說明的是,在該網站上只能看到政府標準(國家標準、備案的行業標準和備案的地方標準)有關文本;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只能搜索到基本信息。二是在相關網站中搜索查找政府的相關標準。要說明的是,有些政府網站可以看到標準文本,有些政府網站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還看不到標準文本。國家標準: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ww.ago.n) 首頁上的右側點開進入“國家標準全文公開”后,按提示要求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