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 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表一成不變
- 未根據項目階段和過程進行更新
- 未將風險應對措施與生產計劃和過程整合
- 缺乏程序文件上的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指南
- 缺乏對風險源的識別和應對措施的計劃
基于風險思維的核心理念
- 確定目標
- 分析達成目標可能的內外部環境變化
- 識別風險和機遇
- 制定應對措施并納入計劃中
本講主要探討了GJB9001C標準在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6.1條款中關于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的問題。以下是主要觀點和要點的總結:
1. 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旨在追求其符合性和有效性。符合性是第一步,有效性是第二步,兩者缺一不可。
2. GJB9001C標準實施多年:標準實施多年后,如果組織還在追求符合性而未達到有效性,則視為一種失敗。
3. 6.1條款實施中的常見問題:在審核時發現,組織和部門常拿出過時的一成不變的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清單,這并不合適。
4. 項目管理視角:從項目管理學的角度看,項目是“一次性的活動”。例如,研發一個產品后,若要研發新產品,因內容和環境變化,需要更新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
5. 過程與項目風險管理:過程是連續不斷的活動,每次活動遇到的風險和機遇都不同。因此,使用一成不變的風險管理表格作為基于風險思維的證據不合適。
6. 風險識別與應對措施:應該每月每季識別影響目標實現的風險,并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和措施來應對風險。
7. 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的有效性評價:應通過定期的作業檢查會來評價措施的有效性,并在程序文件中提供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的指南。
8. 標準的核心體現:6.1條款是基于風險思維的核心體現,不僅適用于企業和機構,也適用于個人和家庭。
9. 基于風險思維的強調:基于風險思維是一種確定目標、識別內外部環境變化、利用機遇克服風險的思維方式,應納入到計劃和實施中。
10. 結束語:本講強調了基于風險思維的重要性,并鼓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用這種思維方式。
講課視頻
敲重點
一、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
1. 符合性
2. 有效性
二、6.1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一成不變的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清單
2. 從項目管理學的基本觀點出發,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表不合適
三、基于風險思維的核心理念
1. 確定目標
2. 分析內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形成的風險和機遇
3. 利用機遇克服風險,制定應對措施
4. 納入計劃,實施風險及應對
四、總結
1. 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好目標、可能遇到的不確定性下的機遇和應對措施
2. 基于風險思維是一種思維的方式,可以應用于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家庭中。
問題解決
1. 風險和機遇的識別:在制定計劃時,應識別影響目標實現的瓶頸,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風險應對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忽視這些環節,導致風險和機遇的識別不準確。
2. 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的更新: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應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更新。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忽視這一點。
3. 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的整合:在制定生產計劃和作業檢查時,應將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整合進去。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忽視這一點。
4.基于風險思維的應用:基于風險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應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就考慮到目標、可能遇到的不確定性、機遇以及應對措施。這種思維方式在標準中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不僅適用于企業,也適用于個人和家庭。
微課答案
1、基于風險的思維是做事情前的一種 (思維)方式。
2、人們要做某件事的正常邏輯思路是:
a) 確定做這件事想達到的目標;
b) 分析在達到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危險以及機會等“問題”;
c) 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予以實施;
d) 在實施中不斷檢查這些辦法是否能解決問題;
e) 當發現辦法不能解決問題時,再想出新的解決辦法,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問:這段話說的是一種什么思維方式?(基于風險的思維)
3、在題2中,,請回答:
a) “風險識別”體現在那句話上?(b)
b) “風險應對”體現在那句話上?(c)
c) 那句話體現了評價措施的有效性?(d)
4、題2中的思維方法,可應用于過程主管部門編制定期的(業務工作)計劃上。
參考資料
6 策劃
6.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6.1.1 在策劃質量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確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
a)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其預期結果;
b) 增強有利影響;
c) 預防或減少不利影響;
d) 實現改進。
6.1.2 組織應策劃:
a) 應對這些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b) 如何:
1) 在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整合并實施這些措施(見4.4);
2) 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應對措施應與風險和機遇對產品和服務符合性的潛在影響相適應。
注1:應對風險可選擇規避風險,為尋求機遇承擔風險,消除風險源,改變風險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擔風險,或通過信息充分的決策而保留風險。
注2:機遇可能導致采用新實踐、推出新產品、開辟新市場,贏得新顧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利用新技術和其他可行之處,以應對組織或其顧客的需求。
[理解要點]
1.本條款是GJB 9001C新增加的要求,基于風險的思維貫穿在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實施和改進的全部活動之中。組織通過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其為應對風險而采取的措施。
2.在識別對質量管理體系有影響的風險和機遇后,組織應策劃控制風險及利用機遇的措施,已確認的措施計劃需要納入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和組織業務過程,并評價這些措施的效果。這些措施包括過程、產品及服務的檢查、監視和測量,校準產品及過程設計,糾正措施,規定、方法和作業指導書,培訓及使用有能力人員等方面。
3.在4.4.1中,組織確定了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包括對這些過程風險和機遇的處理,并考慮必要的形成文件信息需求;在4.4.2中,組織應保持足以支持過程運行的形成文件信息,并保留足以確信過程已按策劃要求實施的形成文件信息。
[審核關注要點及方法]
1.組織應基于風險的思維和方法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策劃,并應用于組織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和支持流程。
2.風險和機遇總是存在的,本標準并不要求組織必須要使用正式的風險管理框架來識別風險和機遇。組織可以結合各自的行業特點與產品和服務特點選擇適合組織的方式來識別風險和機遇。
3.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流程包括以下過程:
(1)明確環境。組織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明確可能發生風險的環境。
(2)風險識別。組織應識別風險源、影響的區域和事件、可能產生的后果。
(3)風險分析。風險分析是風險管理的關鍵。風險分析為風險評價和確定風險是否需要處理以及最適合風險處理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輸入。
(4)風險評價。風險評價的目的是:基于風險分析的結果,幫助作出有關風險需要處理和處理實施優先考慮的決策。風險評價包括將分析過程中確定的風險程度與風險準則進行比較,確定組織現有的風險嚴重程度和等級(或不可接受的風險),其目的是為風險規避和領導決策提供支持。
(5)風險處理。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風險處理包括選擇一種或幾種修正風險的方案,以及實施方案。一旦實施了方案,就可以有效實施風險管理。
4.組織應策劃控制風險及利用機遇的措施,并評價這些措施的效果。如用會議記錄等方式表明組織在決策中對風險進行了明確的討論,必要時對資源配置、項目安排等進行調整,或建立風險和機遇及其應對措施清單。
5.提供相關的控制風險及利用機遇措施的證據及措施有效性評價的證據。
6.審核應關注組織是否在考慮了內外部環境(4.1)及相關方需求(4.2)的基礎上,確定了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確定了應對風險和機會的措施;是否并將措施融入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制定了風險控制措施有效性的評價準則或標準并以此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7.審核時應關注組織組織中長期戰略或規劃戰略;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有利不利分析),組織自身屬于傳統還是非傳統行業或國家鼓勵、限制、淘汰的哪一類等,針對上述綜合應對措施及實施效果分析、持續改進等。溝通職責及業務流程、過程或業務流程描述或分析,特別關注接口管理(如:扯皮、推諉風險等);已確定風險、機遇在本部門的相關聯業務或內容;識別、分析、評價和本部門所承擔的職能相匹配的風險、機遇或有利及不利因素機措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