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文中提出:圍繞數字技術在提升產品合格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節能減排水平等方面的融合應用,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成效顯著、實現制造過程數字孿生的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
支持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相關單位組建創新聯合體,聚焦高效合成分離、純凈化冶煉、近凈成形等典型應用場景,圍繞數據挖掘、工藝仿真、過程模擬、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開展理論、模型、算法攻關,加速技術創新突破。
關于印發
《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原〔2023〕27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國有資產、市場監管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2024年1月16日
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
(2024—2026年)
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具有資源能源密集、過程機理復雜、生產連續性強等流程性工業突出特點。近年來,我國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不斷走向縱深,部分行業龍頭企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仍面臨對數字化轉型認識不夠、數字化轉型基礎差異大、建模仿真難度高、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融合應用不深入、復合型人才緊缺等問題。為推動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規劃引領、問題導向、系統部署、分類推進,以提質升級、降本增效、綠色安全為最終目的,著力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深化數字技術賦能應用,強化軟硬協同,完善支撐保障體系,以產業數字化驅動全產業鏈業務變革,加快推進原材料工業高端化、綠色化、安全化、高效化發展,全面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
(二)主要目標
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取得重要進展,重點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診斷評估,數字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實現深度應用,生產要素泛在感知、制造過程自主調控、運營管理最優決策水平大幅提高,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應用水平明顯提升。打造120個以上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培育60個以上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重點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等指標顯著提升,數字化轉型成熟度3級及以上企業提升至20%以上。
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突破一批數字化轉型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制修訂一批先進適用的數字化轉型標準規范。推廣應用100款以上數字化裝備、智能儀器儀表、工業軟件等優秀產品,培育10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優秀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建設1個新材料大數據中心、4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4個重點行業制造業創新中心、5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6個以上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基礎能力
1.夯實數字化基礎。加強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據采集、數據匯聚和數據質量管理等能力。開展基礎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升級改造,提高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據采集能力,重點圍繞高溫高壓、多介質、多粉塵、高噪聲、強干擾、密閉等復雜工況和特殊裝備,科學合理布設高清攝像、高精度傳感、高性能定位模組等采集設備,推廣應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等工業控制系統,加強實驗開發、制造執行、分析測試、采購銷售等信息化系統部署。規范數據接口、數據結構,加強全鏈條數據的集成匯聚和存儲管理,構建統一數據湖。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強化數據清洗、數據加工、數據審計等能力,提高數據完整性、準確性、一致性、及時性、可用性。
2.完善網絡化基礎。引導企業構建泛在感知網絡環境,支撐數據要素流動傳輸,實現設備互聯、業務互聯及產業互聯。開展內網改造,加快5G、工業光網、Wi-Fi 6、工業以太網、北斗導航等新型網絡通信技術在車間、工廠、礦山的廣泛覆蓋,打通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不同環節“數據孤島”,提高企業內部業務數據集成與協同水平。基于IPv6、軟件定義網絡、網絡虛擬化等技術打造高質量外網,支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物流、產能、金融等產業資源數據開放共享,實現跨地域、跨行業的資源配置。持續推進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和應用,開展關鍵裝備、核心模型、重要產品、關鍵原輔料等要素的全網注冊和數據解析,提升人、機、料、法、環互聯互通水平。
3.強化智能化基礎。加強重點行業智能裝備、算力設施、模型算法的建設部署和推廣普及,為數字化轉型應用提供關鍵智能化支撐。加快無人運輸車輛、作業機器人、巡檢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等新型智能裝備部署應用,推進催化、裂化、冶煉、熔鑄、均化等重大工藝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顯著提升生產過程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加強企業高性能算力供給,促進智能算力與通用算力協同,滿足不同類型算力的業務需求,為海量工業數據實時分析提供高效經濟的算力支持。提升流程模擬、工藝仿真以及基礎物性數據庫等工業軟件普及程度,推動各行業內生產調度、工藝控制、設備管理、能源管理等經驗知識轉化為模型算法,形成可在行業復制推廣的模型庫、算法庫和知識庫,加速工業技術軟件化。
(二)深化賦能應用
4.助力高端化升級。加快產品高端創新,鼓勵行業領軍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基于人工智能、高通量計算等技術開展材料成分設計、結構優化和性能預測,推動材料研發模式變革,強化關鍵戰略材料供給,加速前沿材料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推動生產過程高端升級,綜合應用機器視覺質檢裝備、智能化在線監測分析儀器儀表、質量管控系統等加強生產過程質量管控,開展先進過程控制、計劃調度一體化、質量在線監測、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集成應用,提高生產管控的精準性和效率效益。提升服務高端化水平,推廣汽車鋼、電工鋼等供應商早期介入(EVI)“精品+服務”模式,研發應用預測式銷售智能決策系統,打造協同共享的智能物流服務體系。
5.支撐綠色化發展。基于數字技術開展裝備及工藝流程優化升級改造,促進減污降碳、節能增效。推動企業建設碳排放管控平臺和重點產品碳足跡基礎數據庫,綜合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等技術開展碳排放計算與碳足跡追溯,促進低碳發展。推動企業和園區加強數字化能源管控,開展重點用能環節的在線監測、運行優化與系統平衡,促進新能源應用和化石能源減量。鼓勵建設環境管控平臺,基于5G、無人機、遙感、自動監控、機器視覺等技術,對生產、原燃料和產成品運輸、治污設施運行、污染物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廠區環境質量等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預警,實現環境智能化管理。推廣低噪聲工藝和智能化裝備,涉異味園區及企業加強惡臭自動監測和風險防控。鼓勵建設面向行業的循環再生資源交易平臺,促進工業固廢與各類副產品的交易流通與綜合利用。
6.保障安全化生產。加快在線分析儀器儀表、智能傳感器等技術產品和巡檢機器人、消防機器人等安全應急裝備的應用,提升面向高溫、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原材料生產工序車間、設備設施、庫區罐區的快速感知能力。鼓勵企業建設數字化安全管控平臺,建立風險特征庫、失效數據庫及故障預測分析模型,開展關鍵設備、關鍵軟件、系統運行故障及其衍生安全風險的實時監測和分析預測,打造超前預警預防能力。建設安全生產案例庫、應急演練情景庫等知識庫,開展風險仿真、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基于評估模型和工具集,開展安全處置措施評價評估與安全事故追溯分析,增強系統評估能力。
7.實現高效化運營。推動企業從傳統經驗型決策管理向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管理模式轉變,面向市場需求預測、銷售產品組合調配、采購配料優化、業財一體化管理等建立業務模型,提升企業經營分析、全過程預測以及市場快速響應能力,打造銷售、采購、生產、倉儲、物流等全鏈條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供產銷全流程高效運營。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業務協同和資源優化,支持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及第三方機構基于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等技術,打造面向企業全價值鏈、全資產要素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協同制造平臺,實現制造能力、技術、知識、金融等共享、調度和優化,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資源配置效率。
(三)加強主體培育
8.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桿。依托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和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等現有試點示范工作基礎,立足原材料工業特點和數字化轉型需求,開展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標桿選樹行動。面向研發設計、制造執行、質量控制、設備運維、倉儲物流、能源環保、安全管理等環節,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圍繞數字技術在提升產品合格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節能減排水平等方面的融合應用,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成效顯著、實現制造過程數字孿生的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面向資源勘探、采礦選礦、礦石運輸、經營決策等全過程,建設一批資源管理數字化、生產管控智能化、生產流程少人無人化、安全管理集成化的智能礦山。圍繞技術能力提升、業務流程再造、經營管理決策優化、提質降本增效,打造一批制造、管理、服務全流程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的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
9.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原材料行業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建設數據驅動、可信交互的產業鏈協作平臺,與配套中小企業共享智能設備、智能儀器、智能儀表、數字化軟件、工業APP等數字技術產品,向中小企業開放市場、平臺、物流等資源。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分享智能場景、智能工廠建設經驗,為中小企業在綠色冶煉、精密加工、高效熱處理等環節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和一體化解決方案。培育一批專注細分領域、數字化水平較高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強化與大型企業的專業化協作,加強數字技術、產品、裝備供應鏈配套支撐。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促進原材料工業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10.推進產業園區智慧化建設。充分運用5G、標識解析、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加強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園區數字化基礎能力升級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園區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基礎設施、資源能源、技術人才等要素共享共用。引導園區將數字技術與現代化管理深度融合,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防范、環境管理、能源管理、應急管理、物流管理等重點環節的智能預警與分析評價,推進行業耦合發展,提升園區發展與管理水平。推動數字化協同制造、共享制造在原材料工業集聚地區規模化發展,構建數實結合的產業集群發展新生態。
(四)完善支撐服務
11.加強技術創新供給。支持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相關單位組建創新聯合體,聚焦高效合成分離、純凈化冶煉、近凈成形等典型應用場景,圍繞數據挖掘、工藝仿真、過程模擬、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開展理論、模型、算法攻關,加速技術創新突破。研制一批技術領先、性能優良的大型PLC、智能化儀器儀表、智能閥門等標準化產品,開發一批先進適用可靠的工程數字化設計與交付、高級計劃調度排產、智能化過程控制等高端工業軟件和工業APP,依托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等工作,面向重點行業培育一批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加快原材料智能制造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的整合優化重組。分行業建設原材料工業制造業創新中心,整合各類創新資源,開展數字化轉型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打通技術開發、轉移擴散到商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
12.強化人工智能驅動。探索建立原材料企業與人工智能企業之間的需求匹配和創新協同機制,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原材料工業。推動將成熟人工智能技術引入生產調度優化、過程模擬仿真、運營管理決策、安全管控等典型場景,催化一批低成本、高價值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培育若干技術能力強、服務品質優的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建設適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業數據集,基于現有通用大模型技術底座進行定制化開發訓練,構建細分行業大模型,面向新材料研發、供應鏈優化、大宗商品價格預測等應用需求,加快大模型技術深度創新。
13.增強公共服務支撐。聚焦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重點打造涵蓋技術創新轉化、產業生態建設和數據要素賦能的公共服務支撐體系。在重點行業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服務機構,開展系統性解決方案及輕量化工業APP等技術產品研發及測試驗證、解決方案供需對接、數字化診斷咨詢等,推動智能制造發展水平和效能評估、進園區和專家行等公益服務,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構筑多層次、相互協同的新材料數據資源體系,形成數據驅動的研發模式、生產組織模式、產用銜接模式。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原材料行業分中心,圍繞行業核心業務匯數用數和賦能服務。推進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持續提升石化化工、鋼鐵等行業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支持有條件平臺向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轉化升級,重點面向中小企業提供運行優化、能源管理、設備運維、環境保護、安全管控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服務支撐。
14.加強網絡與數據安全治理。落實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要求,建立完善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科學識別和判定企業網絡安全級別,落實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安全防護措施,持續開展網絡安全演練,實戰化檢驗提升重大風險防御和處置能力。持續完善全流程數據安全工作機制,研制細分行業重要和核心數據識別細則等標準規范,加強宣貫培訓,落實重要數據識別備案、安全防護、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要求,全面提升數據安全保護能力。鼓勵研究機構、數據交易所、重點企業合作建設面向細分行業的可信數據空間,保障企業間數據流通的安全、可信、可控。推動企業建立工控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技管結合,切實提升工控安全防護水平,落實工控安全主體責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落實,各地區加強與本工作方案的政策銜接,推動實施企業數字化轉型“一把手工程”。加強原材料行業數字化轉型監測,組織定期開展評估。成立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專家委員會,強化對“智改數轉網聯”重大問題和決策的智庫支撐。成立4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落實相關重點任務,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咨詢、評估等服務。征集遴選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典型場景、解決方案,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
(二)加強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清單,用好現有專項資金渠道,統籌支持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應用開發。圍繞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遴選一批優秀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將先進適用技術納入支持范圍,通過實行差別化信貸政策、創新金融產品等方式,強化金融機構對數字化轉型的支持。
(三)加強標準建設
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綠色安全等,持續完善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推動面向行業特色需求的新型工業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技術標準制修訂,打造一批覆蓋智能采選、無人澆鑄、管網優化、窯爐控制等典型場景的應用標準,制定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水平與成效評估標準。強化標準體系與計量測試、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的銜接,加大標準宣貫力度,促進成熟標準落地應用。
(四)加強人才引育
開展原材料工業數字化領域重點人才需求摸底,推動建立重點人才和專家信息庫。加強人才培養規劃布局,支持企業設立“數字化轉型首席設計師”“首席數據官”,依托國家相關人才培養工程和攻關項目,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以及一批既懂原材料工業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依托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加速培育數字化轉型急需緊缺的工程師和技術技能人才。支持引進數字化轉型海外高端人才。
(五)加強宣傳引導
支持地方舉辦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大會,發布重大技術成果和典型案例。加強行業數字化轉型學習培訓和對標引導,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認知水平,推動經營管理理念和轉型發展理念變革。鼓勵行業協會學會舉辦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應用大賽,評選表彰優秀人才和團隊。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官方門戶網站、行業協會、專業智庫等渠道作用,強化對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經驗和成效的宣傳報道。
審 核:李國慶
來 源: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