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新質生產力如何落實到具體的企業發展中,全國人大代表胡成中認為,不僅要關注當前尖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和發展,更應多關注傳統制造業中小企業,以技術帶動推動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深耕制造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家,胡成中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多份涉及制造業創新轉型建議。他指出:“企業是制造業創新的關鍵主體,制造業的水平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我國制造業企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挑戰,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規模小、利潤薄、研發能力弱、管理不科學不規范等問題較多。”
經過考察分析,胡成中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期的創業者缺少專業知識和技術背景,從事的行業技術門檻低,易出現同質化競爭,造成盈利微薄;一些企業在研發創新和設備升級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二次創業的動力以及長遠的戰略布局;部分地區產業聚集程度低,難以進行的統一的城市規劃,公共基礎建設滯后,客觀上導致中小企業很難留住人才;一線工人缺乏技工、技師等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中小型制造業企業融資相對困難。
“究其根本原因,仍是人才、資金、機制的問題,建議國家予以引導和扶持。”胡成中說。他建議從6個方面促進制造業企業技術轉型升級。
一是加大技術幫扶力度,充分利用好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加大產、學、研的融合力度,鼓勵高校相關專業與企業“結對”,加快科研成果的技術轉化,讓技術升級落地。
二是發揮各地、各行業商會和鄉賢聯誼會等組織機構平臺在引進人才與技術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
三是適時、適度公開一些國有技術成果,為企業提供技術轉型升級的助力,特別是有效幫助一些中小型私營企業少走彎路,解決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
四是加強中小城市、小城鎮的軟硬環境建設,根據當地的產業門類,利用產業集聚效應,合理規劃生產、生活、交通樞紐等核心功能區的布局,重點改善和推進交通、教育、醫療、住房等基礎建設,并加強法治建設,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解決人才發展的后顧之憂。
五是加強技工人才隊伍建設,除了職業學校教育外,還可以鼓勵、資助企業建立自己的職工學校,定期開展培訓,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人力基礎。
六是加強對企業技改扶持資金補貼的管理和機制調整,防止各種弄虛作假、浮夸風和“吃空餉”現象的發生,對弄虛作假的行為采取一票否決,把有限的資金真正劃撥給認真實踐技術創新的企業。
- END -
信息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