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企業產品研發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故障后不會用到FTA,一方面原因比較單一,另一方面感覺問題很簡單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那這個界限如何把握?由誰把握?什么樣的問題需要用這個工具?如何防止變成形式主義?
答:產品開發過程中選擇哪種方法,不應該成為負擔或者“形式”,因為方法是為產品服務的。研發過程中如果發現產品會發生故障,產品開發小組應該主動找方法去查找原因(以研發負責人牽頭,結構、工藝、材料等部門看情況參與),FTA的分析方法是一種選擇,當然FTA是多層次的,與FMEA和ETA都可以聯合使用。
02
是否有好的流程支持讓各部門參與到FTA這個過程中,主動的去做完善分析?如果做這種分析,一般是哪個部門或角色擔任主要負責?
答:可靠性分析工作一般遵循“誰設計誰分析”原則,但實踐過程中一個產品的設計往往涉及到多個部門,是一個聯合工作,但需要一個牽頭部門來主責和評審:(1)主責一般是研發部門,但問題往往會出現在結構、工藝、物料甚至是采購和運輸等環節,這需要企業有項目管理流程去規范分析;(2)過多的評審可能會增加工作繁瑣度,小問題是不需要評審的,大的節點比如故障樹建樹完成,定性分析完成這樣的節點是需要評審的。
03
FTA在實際使用中,復雜的問題經常難以窮盡其發生機理,是否有其他方法解決?另外如何避免陷入無意義的拆解,在無法落地的方向耗費很多分析精力?
答:的確,復雜的問題經常難以窮盡其發生機理,企業在分析過程中要分層次進行,比如對于電子產品來說。從產品級-->系統級-->模塊級-->板級-->......逐級分析,可以避免過多資源的投入。
04
一些FTA事件需要通過測試驗證,當某一條支線陷入到僵局時如何處置?
答: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考慮:(1)建樹是否正確?建樹的正確與否與所開發的系統/項目聯系密切,FTA的邊界是否正確;(2)定性分析的結果是否與實際結果相符合,是否需要調整。
05
針對共享產品,可否建立宏觀層面上問題分析的FTA框架?
答:共享產品的可靠性分析,需要從宏觀層面上去全面的分析問題。對于共享電車來說,除了考慮硬件問題外,還要考慮使用場景、環境等因素,用FTA框架是可以的。
06
FTA工具的價值跟不可替代性體現在哪里?
答:方法層面不存在“不可替代”,而我們更關心適用與否。FTA的發展在上世紀70年代就形成了,但是現在我們還在學習使用它,因為FTA也在發展,邏輯門從最開始的只有與、或、非門到后來的表決們、異或門等。原來只能進行定性分析,后來借助概率和統計的方法來進行定量計算。之后又有了DFTA(動態故障樹分析法)等新的發展。
07
FTA的限制性是怎樣的?
答:(1)FTA首先假設部件只存在故障和正常兩種狀態,實際上,這種限定在真實世界很難滿足,更多的問題是性能退化帶來的潛在故障,這種不確定性很難衡量,學術界有借助模糊數學、灰色理論來解決,但是仍然不完美;
(2)定量計算的過程中假定滿足指數分布,但是機械產品是不滿足指數分布的;
(3)國內FTA軟件不成熟,商業化不完善。
08
如何將FTA、ETA和FMECA在實際工作中相互融合?
答:(1)ETA是由起因推理結果的過程,是正向邏輯推理過程;
(2)FTA則是由結果分析原因,最終得到影響事故發生的根本事件,是逆向邏輯演繹過程;
(3)FMECA是從故障原因到故障后果的邏輯歸納方法。
頂事件可以從FMECA中嚴酷度等級為I、II的事件中選取。FMECA中分析的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可以為故障樹和事件樹的構建提供功能層次的分析思路
09
實際應用過程中FTA有哪些重點需要注意?
答:(1)FTA應以設計人員為主并協同進行。貫徹“誰設計,誰分析”的原則,在可靠性工程師的協助下,FTA主要由產品的設計人員完成,并邀請經驗豐富的制造、使用和維修人員參與FTA工作;
(2)研制階段的FTA應與設計工作同步進行。FTA能夠找到系統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方向,只有與設計工作同步進行,FTA的結果對于設計才是及時有效的;
(3)FTA應隨設計的深入逐步細化并應做合理化的簡化。故障樹的建立比較繁瑣,容易錯漏,因此需要在確定合理的邊界條件下,深入細致地建立一棵完備的故障樹,同時合理的簡化;
(4)應恰當的選擇頂事件。頂事件的選擇可以參考類似系統發生過的故障事件,可以在初步故障分析的基礎上,進行FMECA進行,選擇哪些危害度大的影響安全、任務完成的關鍵事件進行分析;
(5)FTA應落到實處。FTA對系統設計是否有幫助,關鍵在于能否找到系統的薄弱環節,采取恰當的改進或補償措施,并落實到實際設計工作中。
10
如何在快速產品迭代開發中,嵌入可靠性工作方法,除可靠性評審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
答:在產品的快速迭代過程中,國內很多企業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把可靠性工作拋到了一邊。做產品有兩條線,一個是技術研發,一個產品研發。技術研發是指先有技術積累,先把技術打通,才開始研發這個產品。好多公司做產品的時候,就是市場有需求就做,技術都還沒有打通,到底能不能做出來都不知道,最后做出來了,也只是個樣機,樣機有好多問題,那技術研發這條線到底怎么把控呢?
就靠流程體系,企業做可靠性工作的過程中,一定形成流程體系,數據庫、流程庫、模型庫,有這些底層支撐的話才能快速迭代。
除了流程體系外,最好還有一個研發平臺,將工業軟件工具引進來(如:達索公司的MBSE建模工具MagicD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