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回收標志》國家標準于2001年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首次發布,2010年對標準進行了第一次修訂,修訂版本為GB/T 18455-2010,2022年進行了第二次修訂。修訂后的標準結合我國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以及目前市場上材料的不斷升級換代和新型材料的層出不窮,增加了“玻璃包裝回收標志”。此外,隨著復合材料包裝使用量的逐年增長,我國復合材料回收標志也一直處于空白狀態,為便于廢棄物回收處理和材料的辨識,還增加了“復合材料包裝回收標志”。使標準在原有基礎上覆蓋面更加廣泛,實用性更強。
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委托,包裝與環境分委會制作了專門的標準宣貫材料,在市場監管總局網站進行宣傳;2023年,包裝與環境分委會委派專家,充分利用各種會議活動進行全國各地標準的宣貫和宣講;派員走進北京史家小學進行宣講,配合學校從青少年開始灌輸綠色環保理念;走進北京順義社區,結合《包裝回收標志》國家標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廣大居民群眾進行廢棄物回收、材料識別和回收標志標識識別的宣講;標準發布后,收到很多不同類型包裝企業和生產銷售企業的咨詢,包括標志如何使用、圖形如何制作、材質如何確定等問題,包裝與環境分委會都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和反饋,保證了市場應用的有效性。
《包裝回收標志》國家標準聚焦紙、塑料、金屬、玻璃及復合材料等常用包裝材料的生產、使用和回收需求,結合每種材質的不同特點,充分借鑒國內外相關法規標準,規定了包裝回收標志的類型、基本圖形和標注要求。特別是根據市場調研和企業需求,增加了玻璃包裝回收標志和復合材料包裝回收標志。同時,為了規范標志的設計和制作,使標志在使用時達到統一規范,針對標志的尺寸、位置、顏色和標注方法等均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該標準的發布實施,推進了我國包裝與環境和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發展,助力我國垃圾分類的實施。同時,對目前社會較為關注的商品過度包裝問題,從設計到回收層面提供了技術支撐,指導生產者從源頭進行資源節約,引導消費者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標準順應我國綠色化發展趨勢,助力我國垃圾分類的實施。既對包裝行業材料回收標志的使用起到關鍵性的指導和規范作用,有利于市場監管工作的開展,也便于全產業鏈相關方更加清晰、明確地將包裝物進行分類回收,更好地達到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有效減少包裝材料的浪費和包裝垃圾的堆積,從而使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化,環境污染最小化。標準助推行業綠色生產,企業作為現代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履行綠色社會責任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該標準鼓勵企業主動落實《包裝回收標志》國家標準的實施,已執行該標準的企業應按照新版標準不斷完善;未執行該標準的企業也應努力提升綠色化發展意識,盡快落實標準實施工作。以此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綠色化發展,促使生產、使用以及回收等企業共同減少包裝材料的浪費,增加可回收材料的使用,更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共同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和綠色化發展。增強消費者環保意識,將綠色可持續理念,尤其是包裝廢棄物的可持續化知識從國家、行業層面逐步普及、融入到百姓層面。鼓勵消費者選用帶有包裝回收標志的產品,并通過包裝回收標志的指引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及投放,使百姓通過生活認識包裝,通過包裝認識材料,通過材料認識環保,提升全民的環境意識和素質。
·經驗啟示·
標準從產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引導企業從源頭進行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鼓勵企業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的材料,節省原生資源。對于回收方而言,指導回收方能夠明確的進行材料識別,從而根據回收標志進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理。標準對我國資源環境的綠色化發展來說,從生產企業、回收體系到消費者,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從長遠角度來看,可減少包裝材料的浪費和包裝垃圾的堆積,有效節約能源,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來源:全國包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包裝與環境分技術委員會(SAC/TC 49/SC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