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這樣一種流行的說法,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標準之爭被經濟學家稱作“贏者通吃”,誰把住了標準,往往就把住了產業,把住了市場競爭主動權。
那么,標準化到底牛在哪?
1
說標準,先從概念說起。所謂標準,是指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它是 質量的基礎,也是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技術依據 ,是規矩、準則,國外的技術法規就類似于我國的強制性標準。制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就是標準化。
每年的10月14日被選定為 世界標準日,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紀念日。這一紀念日起源于1946年10月14日的這一天,來自25個國家的代表會聚倫敦開會并決定創建一個“旨在促進工業標準的國際間協調和統一”的新的國際組織——ISO。
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標準日,我國各大、中城市都要舉辦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座談會、紀念會,緊密結合當年ISO的世界標準日的宣傳主題,廣泛宣傳標準化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們的標準化意識。
2標準化的基本原理和持有作用
英國: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工業標準
簡化 , 就是在保證一般需要的前提下,盡量縮減事物的類型數量,以保持事物構成精煉、合理,同時大幅降低生產和交易的成本。
統一 , 就是把同類事物兩種以上的表現形式歸并為一種,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樣化造成的混亂,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協調 , 就是按照 系統論 的方法,處理標準化對象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實現左右銜接、上下貫通,使系統性能達到最佳。
優化 ,就是在一定范圍內,對事物的構成要素進行選擇或調整,使之達到性能最優。
2700萬美元的零部件標準化投入,節約建造成本7.89億美元
在1998年建造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中,通過標準化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由此種類大幅減少,與前一級潛艇零部件種類相比,減少了80%。對零部件標準化僅僅投入了2700萬美元,卻節約了7.89億美元的成本。
> > > >
當前,標準的范圍不斷拓展
一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國際標準化。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經濟低速增長態勢持續的背景下,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實體經濟,推動標準化更好地支撐和服務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大力支持和鼓勵本國企業及各利益相關方,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維護和提升本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二是國際標準范圍不斷拓展。 國際標 準不僅限于傳統工業領域,出現不斷向、資源環境、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拓展的趨勢,體現出“國際標準無處不在”。如ISO先后制定了社會責任、組織治理、城市可持續發展、反賄賂、碳足跡和水足跡領域的國際標準,深刻影響著各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
三是國際標準更加關注新興產業發展。隨著 第四次工業革命 的到來,ISO、IEC和ITU三大國際標準組織均高度重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關領域的標準化,共同確定2018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為 “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ISO成立了智能制造戰略組,IEC成 立了智能制造評估組,還聯合成立了ISO/IEC智能制造路線圖特別 工作組。德國發布了第3版《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美國發布了 2.0版《增材制造標準化路線圖》,加快新興產業標準制定。
標準包括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并不是最高標準,最高標準在企業。
用好了,能夠促進流通,提高效益;用不好,也會形成壁壘,導致壟斷。
發達國家不惜動用外交、政治、經濟和援助等手段,扶持和推進本國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或事實上的國際標準,主導和影響產業及技術發展。如無線局域網安全標準,以英特爾技術為基礎的技術方案在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即提出國際標準提案,同時不擇手段阻撓我國率先提出的無線局域網鑒別和保密基礎結構( WAPI )提案成為國際標準。
來源:學習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