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環境技術》雜志主辦,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全國重點實驗室、全國電工電子產品環境條件與環境試驗標委會、全國高原電工產品環境技術標委會、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工產品環境技術專業委員會協辦的第八屆環境技術研討會暨前沿技術國際交流會在廣州舉辦。來自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船舶集團、電子科技、北航、西交大、西工大、重大、空工大等單位專家學者,圍繞國內外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工程研發、實踐應用等內容,共同探討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技術。
中國電研相關領導在致辭中表示:裝備制造業正引領著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升級,而環境適應性和可靠性技術的發展,正在為掣肘我國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問題的解決,以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電研依托建設的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電工電子產品環境條件與環境試驗標委會、全國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標委會等平臺,面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的國家戰略需求,定位“工業產品特殊環境國家質量基礎技術策源地”,結合產業的發展趨勢,系統開展了環境適應性和考核可靠性的技術研究,保障了新能源裝備、智能新能源汽車、智能電器等重點裝備和產品的長效安全低碳服役。
對話國際,洞悉前沿技術動向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揭敢新分享了關于數字化技術在濕熱海洋環境適應性評價的應用情況。針對沿海鋼結構建筑和重大裝備在濕熱海洋嚴酷環境下腐蝕嚴重,可能面臨結構失效等風險,影響設施的運行安全和運行效率。中國電研運用3D建模技術以及腐蝕領域相關研究結果和經驗,對鋼結構進行腐蝕監測,并開發相應的大數據工具來評估腐蝕風險,為設施的腐蝕防護及日常運維提供解決方案。
IEC/TC104國際電工委員會環境條件、分類與試驗方法主席,偉斯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 Mr. Christian Haack,圍繞TC104工作情況,重點介紹當前發熱試樣溫度測試研究進展。在人工測試環境中開展測試散熱試樣具有挑戰性,環境模擬系統需要空氣循環才能正常工作,這可能會影響測試,在測試裁剪時必須考慮到這種情況。
IEC/TC104, MT16國際電工委員會氣候環境試驗工作召集人,Q-Lab公司高級技術總監Mr.Sean Fowle分享了國外加速老化試驗基礎理論及應用實踐,介紹了氙氣實驗和熒光紫外線試驗的進展情況,同時分享了AIM箱和Q-TRAC在自然及加速的戶外測試的應用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教授李曉鋼基于統計的可靠性設計與試驗方法難以有效支撐的問題,通過突破故障機理和故障行為規律研究,提出了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和壽命設計分析試驗、壽命加速實驗方法。
對接產業,激發可靠性思考
航空部601所原副所長施榮明從記-查-做三個部分講述了如何實現環境試驗管理方法。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作為產品質量的通用特性技術,是環境技術研究的核心,而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技術又是通過環境適應性試驗和可靠性試驗來實現的。因此,環境技術是通過環境試驗技術實現的,試驗技術的質量成了環境技術質量的保證。
在新能源產業,廣東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黃偉濤工程師指出:南海海域海上風電面臨著諸多難題,如風機組件腐蝕情況嚴重,風機樁基涂層容易受損,海生物污損問題突出,同時海上施工作業窗口期較短。鑒于此,應當大力加強對海上風電涂層失效監測預警技術、新型局部快速修補涂料以及長效防海生物技術的研究,切實保障風電機組高效、安全地運行,為海上風電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電子電器產業,國家高原電器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副總經理趙宇指出,高原地區特殊環境對電工電子產品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國外發達國家的海拔相對較低,國際上可參照的高原技術標準較少,需要深入研究電工電子產品在高原特殊環境條件下的適應性。
在人形機器人產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孫國良帶來了對人形機器人的準入檢測思考和測試驗證現狀分享。人形機器人的基礎共性能力決定其能力下限,雙足行走形式本質上的不穩定性,導致整機運動的理想表現受到運動控制算法、傳感系統、核心運動部件甚至決策層面的制約。從技術指標層面看,人形機器人技術水平已發展到可在較為單一的環境結構下完成部分任務的水平,但從運動流暢度、安全及可靠性層面考量,目前尚無法完成非結構場景適配,上下游企業無“法”可依,亟需根據特定場景任務進行科學準確的測試及驗證手段。
在無人機產業,廣東立佳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王建剛博士圍繞“無人機”環境適應性技術思考帶來了分享。無人機風洞關鍵技術主要是基于氣動、風噪、環境、測力等真實場景的模擬,提出通過“仿真設計—試驗驗證—仿真優化—驗證實效”完整的模式,為風洞實驗室的建設提供一套風險成本可控的解決方案。
細分專題,討論實操解決路徑
在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強度與結構完整性全國重點實驗室召集裝備復雜氣候環境適應性分析與試驗技術專題論壇上,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西南技術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玲(上圖第一排1)提出:掌握高原高寒環境特征及裝備產品環境效應變化規律,通過合理選材設計、有效防護、科學使用等可減緩高原高寒環境對裝備的影響,對提升裝備環境適應性,保障高原高寒環境下裝備好用、管用、耐用、實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姚旭丹(上圖第一排2)分享了復合材料航空結構電熱防/除冰系統及綠色制造相關研究內容,團隊開發了基于碳納米材料高度有序的電熱元件,用于CFRP復合材料航空結構電熱防/除冰;同時利用該電熱特性罐外固化結構-功能一體化復合材料航空結構,實現綠色制造。空軍工程大學老師張天宇(上圖第一排3)基于沿海大氣暴露環境下的腐蝕試驗結果,分析了帶環氧涂層鋁合金試驗件在不同暴露年限后的腐蝕規律,并探明了大氣暴露環境下試驗件的腐蝕機理,提出了模擬海南萬寧大氣暴露環境下帶環氧涂層鋁合金試驗件的實驗室加速腐蝕試驗方法。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葛俊鋒(上圖第二排1)基于復阻抗傳感器的結冰探測原理與電極結構研究,分析了復阻抗傳感器及其在冰霜檢測中的應用,創新性提出了基于弛豫時間的溫度自補償方法、基于線性反投影重構算法的冰層形貌測量方法、基于陣列式復阻抗傳感器的動態結冰過程中凝冰率預測方法。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整機新業務發展部副總師楊劍鋒(上圖第二排2)分享了輕小微無人機可靠性與安全性測試評價技術研究,提出無人機飛控飛行性能與安全性半實物仿真測試方法。
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723研究所召集艦船裝備通用質量特性試驗與評估專題論壇上,國家XX重點軍工型號工程總質量師王樹榮(上圖第二排1)就“水下爆炸的實驗室模擬試驗技術”提出了很多思考:負脈沖是造成艦船設備損壞的主要原因,GJB150B已將雙波沖擊列入其中,但如何實施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中國船舶集團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樹林(上圖第一排2)提出:維修性、測試性優先采用試驗方法驗證回答,高海況需要注意環境試驗規劃/仿真分析規劃,評估應注重數據積累,如模型庫、產品通質特性水平庫、故障模式庫等。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文禹(上圖第一排3)針對大型系統中各設備無法獲得系統級任務可靠度問題,提出可靠性綜合計算時遇到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研究員楊詠(上圖第二排1)從評估流程、數據收集、方法選取原則、報告要求四個方面詳細解讀了設備可靠性評估方法。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技術部主任陳中青(上圖第二排2)分析了艦船產品典型環境剖面,并分別對艦船產品環境試驗及可靠性試驗進行分析,提出可靠性評估的效果取決兩方面:一是有充分有效的試驗數據,特別重視數據收集。二是客觀合理的評估方法。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從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召集環境實驗室管理與質量控制專題論壇論壇上,原航空303研究所胡志強研究員(上圖第一排1)提出:判斷環境試驗及設備優劣及先進性的依據必然是“滿足環試標準所有試驗條件和實施細則的要求”,這也是實施環模試驗和設備制造的終極目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吳颯教授(上圖第一排2)分享了康銳教授的關于“環境技術——從試驗到實驗”的報告,提出面向使用,基于機理和模型,以不確定度為抓手,全面提高環境技術。對不確定度的定義、評價和使用的能力是核心競爭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綜合所計量維修中心副主任趙琥(上圖第一排3)分享了實驗室數字化管理探索與實踐,重點介紹了裝備試驗檢測數字化系統、設備健康管理平臺的特點及應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可靠性保障中心副主任易難(上圖第二排1)圍繞檢測平臺信息化、數字化、數據資產化,詳細分析了實驗室數智平臺建設與數據資產管理方式。海檢集團總工程師蘇爾敦(上圖第二排2)圍繞載荷識別與結構強度分析技術、數字化建模與虛擬試驗技術、實物試驗設計與方案仿真評估技術、實物試驗中加載測量及管理技術,構建虛實融合的新一代海洋裝備試驗技術體系。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計量與認可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朱珈(上圖第二排3)分享了環境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制定與實施方法,提出通過計量校準、期間核查、能力驗證或實驗室間比對等方法來發現和識別測試系統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持續監測測試系統的穩定性。
在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召集電子電器及儲能極端環境適應性及可靠性技術專題論壇上,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研究員王斌(上圖第一排1)提出了極端環境下不同類型鋰電池儲能系統或復合電源優化控制方法,實現動力鋰電池極端環境下服役安全狀態參數快速檢測及優化控制,保證儲能系統可靠運行。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方斯頓(上圖第一排2)分享了探索復雜海洋環境對鋰離子電池特性影響機理,建立高精度鋰離子電池仿真模型,提出適應于多類型海洋環境啊的鋰離子電池狀態估計方法。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副高級工程師何成軍(上圖第一排3)分享了 惡劣環境下商用多聯機的環境可靠性研究,給出了極限溫度、高濕度、腐蝕、振動、惡劣天氣等環境下,海信商用空調的應對措施及成果。深圳科陸電子結構開發總監楊明明(上圖第二排1)基于場站拓撲復雜,設備器件、層級繁多等特點,采用系統模擬分析方法,對ESS場站可靠性進行分析,對儲能系統結構可靠性測試驗證。深圳市英維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靠性設計部負責人羅燕龍(上圖第二排2)基于當前儲能系統存在的內部熱管理、數據管理和監控復雜、不同系統耦合后的適應性等痛點,并針對儲能系統的確信可靠性評估,提出可靠性流程體系建設。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制冷事業部副總經理戴興學(上圖第二排3)分享了極寒環境下可靠性對產品的影響,并提出CVC威凱基于漠河極寒環境試驗站設置的極寒環境空調(熱泵)測試方案。
活動同期,《環境技術》編委理事第六屆第二次會議于24日晚舉辦,30余位編委理事共聚一堂,圍繞期刊如何提升學術質量及擴大研討會影響等議題,紛紛獻言獻策。
ETS環境技術研討會
環境技術研討會(ETS)作為環境可靠性和適應性技術領域品牌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八屆。會議以《環境技術》期刊為載體,充分發揮科技研究以及選題策劃優勢,緊密圍繞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技術的熱點議題,聚集航天航空、電工電子、儀器儀表、兵器船舶、電器、汽車等行業該領域尖端院士、專家學者以及國家重點項目帶頭人開展前沿技術研討,為促進高端制造、先進制造產品裝備可靠性研究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 | 環境技術核心期刊
轉自:中國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