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統計數據稱,2024年前三季度新批準建立國家標準物質483項,總數累計超1.7萬項。
從申報主體性質看,國家一級、二級標準物質的申報主體有明顯差異。國家一級標準物質技術難度大、投入高、研發周期長,其申報主體主要為科研機構。獲批的39項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全部由科研機構研發。國家二級標準物質研制生產主要受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驅動,企業成為供給主體,標準物質產業化特征更加明顯。在獲批的國家二級標準物質中,科研機構研發121項,占27.3%;企業研發323項,占72.7%。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研究成果基本形成互補,科研機構瞄準科技前沿開展標準物質攻關研發以支撐國家戰略需求,企業面向市場積極應對具體領域的個性化需要。
從獲批標準物質地域看,新批準建立的國家標準物質共涉及研制生產機構61家,注冊地分布于北京、山東、河南、上海、天津、浙江等17個省(市)。研制生產機構注冊地在北京市的獲批標準物質95項,占19.7%;注冊地在山東省的獲批標準物質84項,占17.4%;注冊地在河南省的獲批標準物質43項,占8.9%;注冊地在天津市的獲批標準物質40項,占8.3%;注冊地在上海市的獲批標準物質35項,占7.3%。
東部地區研制機構獲批標準物質345項,占71.4%;中部地區研制機構獲批標準物質55項,占11.4%;西部地區研制機構獲批標準物質45項,占9.3%;東北地區研制機構獲批標準物質38項,占7.9%。東部地區研制機構較多,標準物質研發活動較為活躍。
從獲批標準物質專業領域分布看,新批準建立的國家標準物質共涉及8個專業領域。其中環境類標準物質157項,占比32.5%;化工類標準物質123項,占比25.5%;地礦類標準物質64項,占比13.3%;臨床類標準物質39項,占比8.1%;鋼鐵類標準物質30項,占比6.2%;物化特性類標準物質27項,占比5.6%;工程技術類標準物質26項,占比5.4%;食品類標準物質16項,占比3.3%;核材料類標準物質1項,占比0.2%。前三季度,我國新批準建立環境、化工、地礦類標準物質數量占比達到71.3%,表明環境監測、化工、地礦行業標準物質需求旺盛。
來源 | 市場監管總局網站
轉自:中國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