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標準化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統籌推進,納入國家基礎性制度建設范疇,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健全發展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各地區、各部門緊密協作、開拓創新、主動作為,標準化的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愈發凸顯。
改革創新 重要突破
以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為標志,標準化工作改革已深入到我國經濟社會諸多領域。改革打破了政府單一供給標準的格局,推動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一個標準、一個市場、一條底線”初步實現。
改革以來,共完成1.2萬項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評估;開展10余萬項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有序推動推薦性標準向公益類標準過度。《團體標準管理規定(試行)》印發實施,引導和規范團體標準有序發展。團體標準試點范圍逐步擴大,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制定標準的社會團體達1157家,已公布了2159項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公開數量保持高速增長,已有13萬家企業,公開56萬項標準,涉及90多萬種產品。國家標準委探索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引導支持中介機構發布兩批企業標準排行榜,在浙江、山東等地組織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試點,成效初顯。
協同推進 重大進展
2015年6月,國務院批準建立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截至目前,已召開了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方案》《推進國家標準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等一批重要文件,部署推進改革第一階段行動計劃和第二階段任務分工。相關成員單位聯合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發展規劃》,建立信息化標準化工作統籌推進機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農業標準化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服務業標準化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完善。京津冀建立標準化議事協調機制,長三角、泛珠三角、沿海十二省市標準化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建立新絲路標準化戰略聯盟和城市標準化創新聯盟,31個省(區、市)建立了政府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
標準化軍民融合結出豐碩成果。國家標準委、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實施“軍民標準通用化工程”,遴選出100余項軍民通用國家標準制定項目和41個研究項目。國家標準信息向軍隊開放共享,吸收275名軍方技術專家參加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達43項軍民通用國家標準研制和政策機制研究項目。推進無人機標準體系建設,加強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系列標準制定,推進中國航天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全色遙感衛星數據、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等領域標準研制。
新法施行 管理加強
十八大以來,標準化法制建設明顯提速,標準化科學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推薦性國家標準立項評估辦法(試行)》《國家標準外文版管理辦法》《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施行,使推薦性國家標準立項周期縮短50%,國家標準審批周期縮短40%,強化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價和獎懲退出機制,技術委員會管理日益規范。標準制修訂進一步公開透明。有關部門制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醫療器械標準管理辦法》《外資企業參與我國國家標準化活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配套政策體系。
2017年11月4日,習近平主席簽署第78號主席令,正式公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這是我國標準化事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對促進標準化改革創新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2017年,國家標準委全面推行技術委員會投票電子化,深化編審合一模式,并對國家標準項目全部開展評估,完成了對199個技術委員會考核評估。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已公開強制性國家標準2037項,公開現行有效非采標推薦性國家標準19726項,有關部門也分別公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食品安全等領域國家標準,科技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發展進一步協同,智能電網、綠色生態等領域創新基地相繼籌建,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試點啟動。
服務發展 成效顯著
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43-2020年)》《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有力促進了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43-2020年)》,有效支撐了制造強國和質量強國建設。十八大以來,實施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發布終端產品能效、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等230項國家標準,節能國家標準總數達到350項。持續推進化解產能過剩標準支撐工程,批準發布了鋼鐵、建材等領域產品質量標準,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發布實施第五階段、第六階段車用汽柴油國家標準,商品煤質量相關標準,有效提升了能源產品供給質量。建立健全養老、社區、家政、旅游、社保、物流等領域標準體系。推動食品安全標準化工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了消費品安全“筑籬”行動,一大批重要的國家標準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
到2017年,推動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開展的大飛機、海上鉆井平臺、特高壓輸變電、中國標準動車組等重大研究項目以及“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國家電網標準體系化實施示范,兩化融合標準化組織和標準體系建設等重大項目或相繼啟動,或結出累累果實。
社會治理 提升效能
十八大以來,標準化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發展“十三五”規劃》,推動生活性服務提質增效。中組部等部門推進干部網絡教育和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標準化工作,支撐干部管理網絡化和信息化建設。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規劃“十三五”信息化標準工作,推動核心信息技術、數據資源、電子政務等領域標準制定。中央綜治辦發布實施《公共安視頻圖像信息共享應用標準體系(2017版)》和《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規范》服務“平安中國”建設。國務院審改辦等部門發布《行政許可標準化指引》,開展行政許可標準化測評。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推進100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支撐“放管服”改革。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推進光伏、茶葉等10類產業扶貧標準化工作,建設28個農業產業扶貧標準化示范項目,助力精準扶貧。養老、家政,公安執法、保險、醫療健康、基本公共文化、全民健身、全域旅游以及快遞業綠色包裝等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標準化工作有聲有色。
國家標準委黨組制定實施《國家標準委機關全面從嚴治黨標準體系》,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和質檢總局黨組充分肯定基層黨建標準化工作,中央有關部門、地方企事業單位以及質檢兩局部分基層黨組織72家單位積極開展黨建標準化試點,初步形成一批支部黨建標準品牌和基層黨建標準體系,進一步提升了黨建工作質量,有效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已納入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2018年有關工作部署。
國際影響 大幅提升
十八大以來,服務外交外貿大局,標準化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圓滿承辦第39屆ISO大會,大會發布了《北京宣言》,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已成共識。服務國家重大主場外交,“加強標準化合作”寫入“G20貿易部長聲明”。三大國際標準組織(ISO、IEC、ITU)首次同時由中國人擔任主要領導職務。
五年來,我國新承擔25個ISO/IEC技術機構秘書處,32人擔任ISO/IEC技術機構主席、副主席。主導制定ISO/IEC國際標準297項,我國的國際標準化貢獻率躍居第五。其中,2017年,我國新承擔ISO/IEC智慧城市、無線電干擾等9個技術機構主席、副主席職務,新承擔兒童乘用車輛、分布式電力能源系統等5個ISO/IEC機構秘書處,承擔ISO秘書處總數穩居第5位。
截至2017年,我國與3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45份標準化合作協議,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電動汽車、石墨烯、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繼發布實施《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互聯互通。發布航空航天、鋼鐵、工程機械、家用電器等領域410項國家標準外文版,與英國、法國發布標準互認清單。近百項中國標準在相關國家得到推廣應用或開展示范。
黨的十九大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目標,標準化必將為實現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