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制定和實施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出臺了鋼鐵等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推動結構調整方面提出了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等一系列對策措施,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情況有所緩解,產業發展總體向好。但從當前產業發展狀況看,結構調整雖取得一定進展,但總體進展不快,各地區、各行業也不平衡。不少領域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仍很突出,有的甚至還在加劇。特別需要關注的是,不僅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傾向,一些地區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現象又有所抬頭。
對于部分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如不及時加以調控和引導,任其發展,市場惡性競爭難以避免,經濟效益難以提高,并將導致企業倒閉或開工不足、人員下崗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大量增加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國家擴大內需一攬子計劃的實施效果和來之不易的企穩向好的形勢,而且將錯失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市場形勢推動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
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本通知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堅持產業政策導向,嚴格執行環境監管、用地管理、金融政策和項目投資管理有關規定,將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要大力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把握好調整的方向、力度和節奏,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國務院
二○○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監察部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環境保護部 人民銀行
質檢總局 銀監會 證監會
為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落到實處,鞏固和發展當前經濟企穩向好的勢頭,加快推動結構調整,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新興產業有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制定和實施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出臺了鋼鐵等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推動結構調整方面提出了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等一系列對策措施,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工業增速穩中趨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情況有所緩解,產業發展總體向好。
但從當前產業發展狀況看,結構調整雖取得一定進展,但總體進展不快,各地區、各行業也不平衡。不少領域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仍很突出,有的甚至還在加劇。特別需要關注的是,不僅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傾向,一些地區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現象又有所抬頭。
(一)鋼鐵。 2008 年我國粗鋼產能 6.6 億噸,需求僅 5 億噸左右,約四分之一的鋼鐵及制成品依賴國際市場。 2009 年上半年全行業完成投資 005.5 億元,目前在建項目粗鋼產能 5800 萬噸,多數為違規建設,如不及時加以控制,粗鋼產能將超過 7 億噸,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二)水泥。 2008 年我國水泥產能 18.7 億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 11 億噸,特種水泥與粉磨站產能 2.7 億噸,落后產能約 5 億噸,當年水泥產量 0 億噸。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 418 條,產能 6.2 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 07 條,產能 2.1 億噸。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 27 億噸,市場需求僅為 43 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
(三)平板玻璃。 2008 年全國平板玻璃產能 6.5 億重箱,產量 5.74 億重箱,約占全球產量的 50% ,其中浮法玻璃產量為 4.79 億重箱,占平板玻璃總量的 80% 。 2009 年上半年新投產 13 條生產線,新增產能 4848 萬重箱,目前各地還有 30 余條在建和擬建浮法玻璃生產線,平板玻璃產能將超過 8 億重箱,產能明顯過剩。
(四)煤化工。 近年來,一些煤炭資源產地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不顧生態環境、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現代煤化工工藝技術仍處于示范階段的現實,不注重能源轉化效率和全生命周期能效評價,盲目發展煤化工。傳統煤化工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 30% ,在進口產品的沖擊下, 2009 年上半年甲醇裝置開工率只有 40% 左右。目前煤制油示范工程正處于試生產階段,煤制烯烴等示范工程尚處于建設或前期工作階段,但一些地區盲目規劃現代煤化工項目,若不及時合理引導,勢必出現“逢煤必化、遍地開花”的混亂局面。
(五)多晶硅。 多晶硅是信息產業和光伏產業的基礎材料,屬于高耗能和高污染產品。從生產工業硅到太陽能電池全過程綜合電耗約 220 萬千瓦時 / 兆瓦。 2008 年我國多晶硅產能 2 萬噸,產量 4000 噸左右,在建產能約 8 萬噸,產能已明顯過剩。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發展緩慢,國內太陽能電池 98% 用于出口,相當于大量輸出國內緊缺的能源。
(六)風電設備。 風電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 2008 年底已安裝風電機組 14338 臺,總裝機容量 1217 萬千瓦。近年來風電產業快速發展,出現了風電設備投資一哄而上、重復引進和重復建設現象。目前,我國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超過 80 家,還有許多企業準備進入風電裝備制造業, 2010 年我國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 2000 萬千瓦,而每年風電裝機規模為 1000 萬千瓦左右,若不及時調控和引導,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此外,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也十分突出,一些地區和企業還在規劃新上項目。目前,全球范圍內電解鋁供過于求,我國電解鋁產能為 1800 萬噸,占全球 42.9% ,產能利用率僅為 73.2% ;我國造船能力為 6600 萬載重噸,占全球的 36% ,而 2008 年國內消費量僅為 1000 萬載重噸左右, 70% 以上產量靠出口;大型鍛件存在著產能過剩的隱憂;化肥行業氮肥和磷肥自給有余,鉀肥嚴重短缺,產業結構亟待進一步優化。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2008 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工業生產經營出現的困難,一方面是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外因影響,另一方面也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內因,不少行業重復建設、盲目擴張,在外需嚴重萎縮的情況下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當前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對于部分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如不及時加以調控和引導,任其發展,市場惡性競爭難以避免,經濟效益難以提高,并將導致企業倒閉或開工不足、人員下崗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大量增加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國家擴大內需一攬子計劃的實施效果和來之不易的企穩向好的形勢,而且將錯失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市場形勢推動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因此,盡快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把有限的要素資源引導和配置到優化存量、培育新的增長點上來,大力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不僅對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而且對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正確把握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政策導向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將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所涉及的行業具有很強的市場性和全球資源配置特點,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又要輔之必要的調控措施,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則和產業政策導向:
(一)主要原則。
一是控制增量和優化存量相結合。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聯合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結合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轉移產能,形成參與國際產業競爭的新格局;依靠技術進步,優化存量,調整產品結構,謀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二是分類指導和有保有壓相結合。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要堅決控制總量、抑制產能過剩;鼓勵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藝和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形成新的增長點。對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要集中有效資源,支持企業提高關鍵環節和關鍵部件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開展產業化示范,防止投資過熱和重復建設,引導有序發展。
三是培育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立足于新一輪國際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盡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新興產業,及時制定出臺專項產業政策和規劃,明確技術裝備路線,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抓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及時修訂產業政策,提高準入標準,對結構調整給予明確產業政策引導。
四是市場引導和宏觀調控相結合。加強行業產銷形勢的監測、分析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信息發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標準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協調產業、環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抑制產能過剩、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合力;同時,堅持深化改革,標本兼治,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解決重復建設的深層次矛盾。
(二)產業政策導向。
鋼鐵:充分利用當前市場倒逼機制,在減少或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通過淘汰落后、聯合重組和城市鋼廠搬遷,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推動鋼鐵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不再核準和支持單純新建、擴建產能的鋼鐵項目。嚴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產能之名,避開國家環保、土地和投資主管部門的監管、審批,自行建設鋼鐵項目。重點支持有條件的大型鋼鐵企業發展百萬千瓦火電及核電用特厚板和高壓鍋爐管、
25
萬千伏安以上變壓器用高磁感低鐵損取向硅鋼、高檔工模具鋼等關鍵品種。盡快完善建筑用鋼標準及設計規范,加快淘汰強度
335
兆帕以下熱軋帶肋鋼筋,推廣強度
400
兆帕及以上鋼筋,促進建筑鋼材升級換代。
2011
年底前,堅決淘汰
水泥: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對
平板玻璃:嚴格控制新增平板玻璃產能,遵循調整結構、淘汰落后、市場導向、合理布局的原則,發展高檔用途及深加工玻璃。對現有在建項目和未開工項目進行認真清理,對所有擬建的玻璃項目,各地方一律不得備案。各省(區、市)要制定三年內徹底淘汰“平拉法”(含格法)落后平板玻璃產能時間表。新項目能源消耗應低于
煤化工:要嚴格執行煤化工產業政策,遏制傳統煤化工盲目發展,今后三年停止審批單純擴 大產能的焦炭、電石項目。禁止建設不符合《焦化行業準入條件( 2008 年修訂)》和《電石行業準入條件( 2007 年修訂)》的焦化、電石項目。綜合運用節能環保等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加強清潔生產審核,實施差別電價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焦炭和電石實施等量替代方式,淘汰不符合準入條件的落后產能。對合成氨和甲醇實施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穩步開展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設,今后三年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現代煤化工試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