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4 月 23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工作的指導意見 ( 工信部科 [2009]180 號 ) 。文件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管理企業,有關行業協會: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生產力水平的綜合反映,是消費者利益所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較好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但一些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特別是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逐步加深,出口銳減、內需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工業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在此形勢下,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已成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當前工業產品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工業產品質量的總體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近年來,工業產品重大質量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已成為制約我國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工業產品標準水平偏低、貫徹不力。 不少現有產品標準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難以適應企業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目前,強制性標準主要依靠執法監督部門推動貫徹實施;而大量指導產業發展的推薦性標準基本依靠企業自主選擇采用和貫徹實施,缺乏有效政策引導和鼓勵措施,導致許多標準沒有得到很好貫徹實施,制約了工業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
(二)許多工業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目前,我國工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許多工業產品的關鍵技術依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緩慢,工業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企業品牌意識淡漠,品牌培育力度不足,產品品牌附加值低,目前多數出口產品為貼牌生產,出口企業中擁有自主品牌的不足 20% 。
(三) 落后的生產技術淘汰緩慢。 重投入輕產出、重數量輕質量、重眼前輕長遠等現象比較普遍。許多企業仍然采用落后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產品檔次低、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頻發等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
(四)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 一些企業的質量競爭意識不強,質量管理體系缺失,質量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企業的老產品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差,新產品技術成熟度不高,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商品流通和售后服務階段的質量保證能力還有較大差距。大量中小企業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嚴重不足。
(五)質量監管不到位,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企業產品質量責任不落實。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企業質量責任主體意識淡漠,缺乏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為獲得短期利益降低質量要求,甚至弄虛作假,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關于加強質量工作的重要批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的原則,根據應對金融危機的當前亟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長遠需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創新品種、提升質量、加強品牌建設為著力點,協調各方力量努力解決影響工業產品質量的突出問題,通過抓規劃、抓政策、抓標準,指導企業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總體目標
爭取用 3 年左右時間, 完善工業產品質量管理的法規、標準、制度,實施一批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質量水平提升的技術改造項目,完成 10000 項工業發展急需標準的制修訂,規模以上企業重點產品質量水平達到國家、行業標準,充實和建立 300 個左右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重點行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示范企業,切實把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三)主要任務
1. 制定工業產品質量發展規劃。 結合落實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及物流十大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做好行業質量現狀調研、針對當前突出問題,分析并制定促進工業產品質量提升的措施。組織制定“工業產品質量發展規劃”。
2. 完善工業行業質量政策和法規。 一是以修訂“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為主線,梳理并完善工業產品質量行業管理的相關法規制度。二是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影響產品質量提升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列入淘汰類;制修訂行業準入條件,提高對產品質量要求;制修訂重點行業產業政策,引導企業推行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三是指導地方工業主管部門落實工業產品質量行業管理職能,嚴格執行工業產品質量行業管理政策和法規。
3. 推進工業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貫徹。 密切跟蹤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發展動態,會同國家標準化綜合管理部門加快修訂和補充制定適合我國工業發展的工業產品標準;通過大力推進質量認證、標準符合性認定和新產品鑒定等,推動工業產品標準的貫徹實施,杜絕無標準生產制造;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外先進的產品標準和質量管理標準,促進我國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等特性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標準水平。
4. 加快技術改造,創新品種和提升質量。 充分協調運用國家各項財政金融政策,支持企業圍繞改善品種、提高質量水平,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投入,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 促進產品品種更新和質量水平提升;協調有關部門,組織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質量共性技術攻關,為開發品種和提升質量創造條件。
5. 加強工業行業質量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充分利用質量規劃、產業政策、技術標準、技術改造、企業管理、行規行約等手段,依靠并發揮行業協會的優勢,指導支持企業加快品種更新、提高質量和創建品牌;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從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儲運銷售、技術服務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售后服務、質量追溯、缺陷產品召回和質量誠信管理,嚴格落實產品質量責任。鼓勵支持地方建立中小企業質量發展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立支撐行業發展的質量服務體系,形成“政府指導、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業誠信”的質量保障長效機制。加強對重點行業工業產品質量的跟蹤監測預警,建立工業產品質量評價報告發布制度。
6. 積極配合執法部門加強工業產品質量的監督。 積極協調配合有關執法監督部門,將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等有關行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國家各項監管制度;加強工業產品質量監管,防止違法、違規和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積極配合相關執法監督部門開展質量專項整治、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擊假冒偽劣等活動;共同做好工業產品質量調查、分析、預警和危機應對工作。 充分發揮消費者和社會監督作用,督促企業認真履行產品“三包”和缺陷產品召回等質量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7. 加強質量宣傳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廣應用。 充分發揮行業主流媒體在質量宣傳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強質量宣傳和輿論引導,組織“重質量、講誠信、樹品牌”的典型宣傳活動;支持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積極開展質量經驗交流、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推廣應用、用戶滿意度評測和產品檢測服務等。
三、2009年質量工作要點
(一)制定落實質量工作政策和指導意見。
結合落實十大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展十大行業質量調查,編制年度質量狀況分析報告。按照本指導意見的要求,完成工業產品質量發展規劃前期調研工作,落實地方工業主管部門的質量管理職能。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制修訂行業質量準入條件,制修訂重點行業產業政策,引導企業推行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梳理完善工業行業質量管理的相關法規制度;開展修改《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的研究、論證工作。
(二)貫徹實施工業行業標準。
梳理工業行業標準體系,評估現行工業產品標準的適用性,完成 3000 項急需標準制修訂。采取政策引導和鼓勵措施,推動企業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和貫徹實施推薦性標準。鼓勵工業行業推行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在汽車工業推行 ISO43949 ,在信息服務業推行 ISO20000 ,在食品工業推行 ISO22000 和 HACCP 等。
(三)落實
“三下鄉”產品的質量保證措施。
積極配合財政部、商務部做好“家電下鄉”產品的選點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對家電生產企業下鄉產品的生產、售后服務進行監督管理;配合質檢總局對“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
積極配合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做好推薦“農機下鄉”產品目錄的制定和完善;指導農機企業規范生產管理;加強對補貼農機產品的質量管理和監督,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對農機產品的質量調查和監督工作。
指導“汽車、摩托車下鄉”產品企業承諾質量,落實責任,簽署責任協議書;加強“車輛公告”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加強“公告”產品生產一致性管理。
(四)落實提高產品質量的技術改造項目。
在技術改造項目中要安排新產品研制、產品共性質量問題攻關和產品公共質量保障能力等項目,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促進自主品牌建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支持采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企業生產進行改造,調整生產結構,增強制造水平。
(五)抓好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質量專項整治。
開展民爆行業產品質量專項整治,繼續做好乳制品行業整頓和規范工作。積極協同工商、質檢部門開展手機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治理整頓工作;配合有關監管部門做好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有關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農資整頓和規范工作;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食品工業企業生產者誠信體系建設。研究建立工業產品質量評價報告發布制度。
(六)落實扶持中小企業質量發展的措施。
制定推進中小企業質量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中小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嚴格執行產品標準和質量管理標準。支持中小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改善產品品種、提高質量,創建品牌。支持地方在產業集群、區域經濟圈、特色園區或中小企業密集區,建設 50 ~ 70 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好質量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質量培訓、經驗交流、方法推廣、檢測驗證、質量改進等。
(七)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技術與方法。
研究制定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指導意見。依靠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積極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在鋼鐵、石化、家電行業推廣卓越績效質量管理方法;在汽車、家電行業推廣精益生產管理方法;在航空、航天行業推廣六西格瑪質量管理方法;在機械設備、農機、通信電子設備行業推廣可靠性工程。依靠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分行業、分片區組織先進質量管理經驗交流和方法推廣。支持中國質量協會開展通用裝備和食品行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及汽車、鋼鐵、手機和“家電下鄉”產品用戶滿意度評測工作。
(八)推進消費品領域質量品牌建設。
制定《加快我國服裝自主品牌建設指導意見》,研究制定家電行業品牌建設指導意見。從增強企業實力、營造市場環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開拓海外市場等幾個方面,推進服裝和家電自主品牌建設,以服裝和家電為切入點,全面推進消費品工業品牌建設。
(九)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全國“質量月”、“質量萬里行”活動。
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好今年“全國質量月活動”。配合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圍繞今年“質量萬里行”開展的食品、農資、家電下鄉、建材、絮用纖維、輿論監督等 6 個方面活動,做好配合、服務、督促工作。
有關工業和通信業“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方案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