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形勢趨嚴以來,許多人和單位的狀態發生了變化。環保督查人員越來越忙,技術人員越來越受重視,污染企業越來越緊張,各類環保工程公司越來越多,但真正越來越賺錢的是環境監測行業。
不同于工程類行業,環境監測行業整體靈活度較高、業務鏈條短、交易成本低、準入門檻較高;既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又避免了門檻過低引發的嚴重惡性競爭。
我國環境監測行業起步很早,但是真正發展在“十二五”,“十三五”以來進入高速發展期,這其中核心的推動力自然也是環保政策。
當前環境治理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處理長期積累的污染;二是構建完善的防治體系。對于后者,環境監測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幾個案例說明:
首先是政策的需要。面對錯綜復雜的環境問題,環保督查是推動政策落實、構建環保體系的主要推力,而環境監測是環保督查的耳目,環保督察的常態化必須建立在完善的對各地方污染狀況的監控體系上,這自然需要強有力的環境監測服務行業做支撐。
再比如環保稅的要求。去年開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環保稅開征,涉及500多萬戶排污企業。此項法律能能實施,很大程度依賴完備的污染物監測技術以及服務行業。尤其是鋼鐵、水泥、印染、造紙等重污染行業。這些行業征稅種類多、污染當量大,對環境監測服務的需求自然也很大。
還有就是針對某些細分領域的政策、法規的推動。“土十條”、《土壤法》等政策法規落地,為我國環保體系中土壤修復這一空白區劃定了藍圖。但是,土壤修復行業體量龐大、百廢待興,何從下手是這項浩大工程的關鍵;以目前的政策規劃來看,防控是第一步,這也符合做事的邏輯和國際的慣例。
根據中國環聯統計數據,未來五年整個土壤監測設備及運營總額達400 多億,其中設備投資190億元左右,每年的運營投入在50億元左右。
其他細分領域也遵循同樣的道理,水、固、氣各領域將形成全面的監控網。這同時側面反映了環境監測行業的規模是巨大的。據調查數據顯示,監測行業十二五增速19%,預計十三五復合增速16%。按照16%的增速估計,2019年市場空間超過400億。
與此同時產生的另一個行業就是針對監測設備的運維行業,根據目前對監測行業的規模,下游的運維行業規模也是巨大的。有機構分析,2017-2020年全國需運營的點位約為6000個,每個點位約5萬元/年的運營費用,預計運營市場空間在3億/年。
從方方方面面的資訊看,環境監測行業的前景都是十分可觀的。當然,盡管形勢良好,行業尚且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優化:1、產品同質化嚴重;2、惡性競爭,低價中標;3、與發達國家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水平仍有一定差距;4、行業上下游銜接不夠緊密。
這些問題仍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不過這同時意味著環境監測還有相當的發展空間;而突破口仍舊是政策,環境監測行業因政策而起,也將因政策而優。一方面是環境監測行業本身行業標準的提升,另一方面是環保政策要求的倒逼。
比如,去年10月,工信部公布《環保裝備制造行業(環境監測儀器)規范條件》,旨在通過發揮規范企業示范帶頭作用,引領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向高質量規范化發展,促進環境監測儀器產業鏈將重新整合。
較大的政策變動中往往蘊藏較大的歷史機遇,當下適逢環保大變革時期,也是潛藏巨大機遇的時期。這對許多企業而言,不但意味著有良好的市場空間,也是絕好的超車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