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傳統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應該包含哪些內在要求?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下一步又將怎么做?圍繞這一話題,3月12日,浙江在線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張耕。
“推進浙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是主陣地。”據張耕代表介紹,近年來,浙江傳統制造業加快提升,尤其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走得比較快。去年,全省10個重點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8%,增速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利潤增長11.4%,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從智能制造模式應用看,目前全省在役的工業機器人有7.1萬臺,其中傳統產業領域的應用約占2/3。從個性化定制看,服裝行業的報喜鳥、雅戈爾、莊吉,家具行業的夢天木門、索菲特家居等,都已經大量應用了個性化定制模式。
不過,短板弱項仍然存在。當前,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運行既穩中有進、又穩中有變,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張耕代表認為,要清醒認識蘊含的機遇和面臨的挑戰,全面把握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個人理解,傳統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應該體現在中高端供給能力強、技術創新能力強、綠色集約能力強、產業協同能力強、要素配置能力強等方面。”張耕代表介紹,中高端供給能力強就是產品質量要好、品牌要響,能夠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占據中高端的有利地位。技術創新能力強,是指能夠切實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成果又能實現產業化應用。綠色集約能力強,是對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高,產品制造和使用過程實現環境友好。產業協同能力強,就是大中小微企業要融通發展,真正形成協作配套的產業生態。要素配置能力強,則是要能有效破除要素流動壁壘,通過公平的市場競爭促進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張耕代表坦承,與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相比,與世界制造強國的發展水平相比,眼下浙江傳統制造業還存在著創新能力較薄弱,龍頭企業較少,品牌建設相對滯后,盈利能力不夠強等問題。
對此,他認為,浙江要圍繞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著力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上下功夫,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水平。要針對一批重點產業鏈“卡脖子”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著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同時要繼續深化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試點,大力支持企業開展智能化技術改造,推動傳統制造業提質增效。要實施“雄鷹行動”“雛鷹行動”,培育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以及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還要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繼續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張耕代表表示,浙江要全面推進制造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注重利用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切實提升產業鏈水平。
同時,他也認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是主體。張耕代表建議,浙江制造業企業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堅定信心,堅持主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強化企業管理,繼續在浙江這片熱土上發展壯大。
(新聞來源: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