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是實現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據相關研究,我省已在“十三五”期間開始進入工業化后期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特征表現為高技術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標志。
正所謂沒有被淘汰的產業,只有出局的公司,作為傳統產業生產制造的大省,我省擁有全部38個工業大類中90%以上的工業門類,以塊狀經濟、產業集群為主要特點的產業發展方式路徑清晰。按照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要求,順應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推進“大數據+”“互聯網+”“標準化+”“機器人+”,并努力走進“智能+”時代,已成為我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傳統發展路徑前,我省是資源小省,但在數字經濟時代,資源被重新定義。充分發揮我省傳統特色塊狀經濟優勢,構建大數據支撐平臺,如小商品大數據、五金大數據,電器大數據、紡織大數據、皮革大數據等,已成為傳統產業改造發展的重要環節。充分利用我省塊狀經濟、產業集群優勢,嫁接大數據技術,是貫徹省委、省政府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一篇大文章,要精心謀劃,聚焦目標,全力譜寫,寫出精彩。
我省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提在哪里、升在何處?我認為,要在標準化提升上,下大力氣、花大功夫。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有220多種產品市場占有率處于行業前三名,如何把這些產業的標準,從企標到行標,再到國標上加以提升,會有力推動我省傳統制造業從“大”向“強”跨越。盯住標準,咬定青山不放松,讓更多傳統產業市場“前三名”不僅贏在市場上,更贏在標準上,這是實現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基礎性工程。
如果說以前考慮機器人替代,更多是為了解決“人所不及、人所不愿”等問題,那么今后制造業一定是人與機器和諧共事的畫卷。這種場景不是未來,而是已經成為當下。無論是離散型還是流程型制造,均適合用工業互聯網“數據+模型=服務”的發展路徑。傳統制造業企業如何尋求訓練有素,且永遠都“不會發脾氣”的“產業工人”,是所有傳統制造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陽光大道。
以數字產業化為支撐,以產業數字化為根本,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繼續大力推進我省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更加善于做好存量改造和提升這篇文章,是邁向高質量發展路上,我省經濟轉型升級必須認真把握的基本邏輯。
(新聞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