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隆重召開。這是黨中央動員全黨、全國人民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大會。就在這一年,湖州在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史上豎起了一塊重要的里程碑,那就是產學研合作的“德清模式”。
2010年以來,湖州市政產學研合作再起航、再創新、再跨越,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展,“德清模式”逐步上升至“湖州模式”。至今,湖州市通過連續舉辦9屆政產學研合作大會,架起政產學研交流與合作橋梁,有力支撐了湖州高質量趕超發展。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如何打通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從2010年起,湖州市就把政產學研合作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具體舉措,逐漸形成了政產學研合作的“湖州品牌”。
2010年以來,通過連續舉辦9屆政產學研合作大會,架起政產學研交流與合作橋梁。全市2300余家企業與近400家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
在此期間,政產學研合作由單向需求到雙向交流、由政府主推到市場化運作、由單一渠道到多領域發展,成為了有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引擎”。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湖州市與中科院的政產學研合作。
近年來,湖州市緊緊圍繞重點特色優勢產業和傳統支柱產業,積極整合院市雙方資源,通過共建平臺、研發合作、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等各種方式,開展了深層次、多形式的政產學研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中科院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有效助推湖州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據了解,目前入駐南太湖科創中心的中科院產業化創新中心累計已達到13家,并新建4個專業技術平臺,累計33個。2018年,13家中科院在湖產業化創新中心獲得或申請發明專利16件;為企業人員培育3340余人次;與企業新建聯合實驗室8個,累計30個;為全市233家企業開展檢驗檢測、技術咨詢等服務1950余次,累計服務湖州企業480余家;通過技術委托開發、技術轉讓、共同入股等形式共向企業轉移轉化(包括委托研發)項目25項,全年已為企業新增銷售收入5018.29萬元、利稅超過571萬元。此外,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湖州先進材料中心的長三角首個碳化硅晶體產業化基地項目已實現4英寸晶圓小批量加工,同時通過優化晶體面型,晶體完整性和結晶質量不斷提高,6英寸碳化硅晶體生長技術進展良好,該項目的實施對于湖州乃至浙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依托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生物醫藥平臺和技術成立的浙江華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能量補充劑及其他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項目總投資達5.2億元,已在湖州開發區內購買土地54畝并實現項目落地產業化。湖州工業生物中心孵化的湖州頤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醫藥中間體項目順利產業化;依托湖州營養中心成立了浙江中科中創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恒睿營養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湖州生物資源中心的孵化公司湖州金鐘鎧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酵素茶項目實現量產。
據統計,僅2018年中國科學院與湖州市院地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合作項目有81項,其中產業化項目58項,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16.09億元、利稅1.84億元。
隨著政產學研合作的進一步加深,促進了產業、科技、金融、人才的深度融合,帶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湖州市探索出了一條面向傳統模式產業集群實施協同創新的新路子。
在浙江東宇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辦公室內,企業研發負責人李小強正在進行儀表測試。今年,東宇電氣推出的產學研合作產品物聯網智能儀表正式下線生產,為了確保每臺儀表在出廠前準確無誤,李小強需要對產品逐一進行測試。
東宇電氣是一家專業生產配電柜的企業,面對市場競爭壓力,企業在2017年著手與同濟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其“基于云端的電力設備狀態監測診斷系統”項目目前已由研發階段進入產品下線階段,小小的儀表可以遠程監控電力設備,打破了行業內電氣產品無法實時監控的局面。“現在是物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李小強如是說。高精尖產品的推出,受到不少客戶的青睞。今年前三季度,東宇電氣的產值較去年同期增長50%。
這僅僅是湖州市借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和科研實力,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為多角度推動湖州市與高校院所深入開展政產學研合作與交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工作,近年來,湖州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三維一體的工作模式,引進共建科技創新載體。僅2018年,湖州市就引進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哈爾濱工程大學、南非科學與工業研究院等國內外大院名校和企業合作共建中科院過程工程所湖州產業創新中心、湖州市智能游艇研究院、南非科技創新研究院(浙江吳興)等26家科技創新載體,主要涉及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現代農業等領域。據統計,26家科技創新載體累計引進科技人才159人,其中具高級職稱者(含博士)47人,從國(境)外引進具高級職稱者(含博士)11人;累計獲授權專利81件,其中發明專利13件;開發新產品43個,轉移轉化技術成果項目18項。引進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創新載體為湖州市引進科技拔尖人才和培養本地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與此同時,湖州市還積極培育建設省市兩級重點實驗室。在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上,湖州師范學院組建的“浙江省媒介生物學與病原控制重點實驗室”和諾力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浙江省智能物流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2019年度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家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有專職研發人員83人,其中具正高級職稱者25人、博士47人,擁有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151人才等專家學者18人。實驗室的建設為湖州市食品安全、環保節能、裝備制造等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對推動湖州市基礎研究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加速推動技術成果交易轉化,湖州大力培育專業化科技中介機構。重點培育德清浙科企業技術轉化服務有限公司、觀道中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安吉追夢投資有限公司等52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服務范圍涵蓋技術開發、技術集成與轉化、技術轉移與擴散、技術投融資、技術咨詢與服務、網絡及信息服務、技術評估、企業孵化和培訓等。目前已有總人數969人,其中技術經紀人74人。
大批創新載體在太湖南岸孕育,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湖州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通過成果競價(拍賣)、技術轉讓、委托研發、聯合攻關、引進消化再創新等多種形式,僅2018年,湖州市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2項,新增產值28.67億元,新增利稅5.24億元。
深化產學研合作,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
近年來,湖州市進一步創新思路,更加廣泛和深入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對外科技宣傳,重點引進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充分運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提升湖州科研水平。
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深度取得新突破。湖州市大力推進與國際科研組織、企業、高校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爭取更多國(境)外研發機構、國外科技成果落戶、落地湖州。2018年,湖州市成功舉辦了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大會就共享數字經濟、實現永續發展、建設智慧社會、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議題形成了諸多共識,達成并發布了《莫干山宣言:同繪空間藍圖,共建美好世界》,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地理信息經濟成了湖州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地信大會的成功舉辦也為湖州市區域國際化與產業高端化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湖州市還組織邀請了烏克蘭敖德薩國立理工大學的專家教授團來湖州市交流考察,考察團走訪了5個區縣的20余家企業,并進行現場指導,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需求和難題,烏克蘭專家湖州行活動,為推動烏克蘭傳統重工業與湖州市企業對接、提升湖州市企業裝備制造能力搭建了平臺。
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取得新突破。2018年,湖州市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了國際科技合作創新載體對接服務活動、2018中韓科技創新技術合作洽談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2018國際高端研討會、第二屆中國——土庫曼斯坦科學創新論壇、第十四屆中澳科技論壇、第三屆中英創新與發展論壇、2018浙奧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活動等多場國際合作對接洽談活動,為湖州企業提供了多渠道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通過“走出去”,進一步拓寬了湖州市國際科技合作渠道,為今后湖州市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實施取得新突破。“中俄新材料與增材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正式獲批2018年度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該基地是英納威(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聯合共建的國際化高規格技術研發創新平臺。經過不到兩年的培育建設,目前已引進院士2人、博士5人、碩士11人,包括多名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專家及教授,其中長期在湖工作的俄羅斯籍科研人員有13人。
(新聞來源:湖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