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競爭,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最為關鍵;所有短板,創新要素的短板、人力資源的短板最為致命;所有投入,科技創新的投入、人才引育的投入最為劃算。溫州市堅持以人才創新帶動科技創新,全面落實人才新政40條,扎實推進科技人才工作。今年以來引進頂尖人才13人、領軍人才19人、博士427人、碩士1571人,均增長20%以上。 (一)加快科技平臺建設,強化引才聚才功能。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為契機,加快引進高校院所共建創新載體,不斷積聚高端科技人才。一是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揭牌落地并實質性運作,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溫州研究院落戶溫州高新區,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和新能源汽車實驗室啟動實質性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擴容提質。浙江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落地浙南產業集聚區。合作設立蘭州理工大學溫州研究生分院,目前在溫學習實訓研究生89人。截止目前,全市引進大院名校共建法人實體創新載體25個,今年依托創新載體引進各類人才163人,引進人才團隊54個,入選各層次人才4人,其中包括省“千人計劃”2人、省“萬人計劃”2人。二是完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按照“塊狀經濟、現代產業集群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全覆蓋”的目標,加快綜合體布局,創建(培育)5家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累計達到6家。新增市級綜合體9家,市級及以上綜合體達到32家。建立激勵淘汰機制推進綜合體硬件設施建設,加快創新資源集聚耦合。全市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公共服務設施投入51.7億元,集聚服務機構259個、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168個,擁有研發人員13萬人,與1612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帶動研發投入124.63億元。三是打造“科技飛地”。通過“科技飛地”異地聚才模式,集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項目,推動新科技、新產業通過科技飛地的孵化,為溫州所用,努力打造“人才在外地、創新在溫企、產業在溫州”的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在上海、杭州布局上海的溫州(嘉定)科技創新園、樂清市•南翔鎮科創合作基地、瑞安市(安亭)飛地創新港等6個“科技飛地”,總建筑面積超2.1萬平方米,首批入駐企業超50家,已集聚各類人才300余人。四是人才合作賦能本地高校院所。建成機械制造系統與自動化工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溫州大學激光加工機器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溫州醫科大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載體。邀請外國專家學者來溫開展學術交流、人才互訪、合作辦學,鼓勵外國專家學者來溫任教,提升我市高等教育水平,溫州大學與歐洲設計學院簽訂“3+1”聯合培養雙學士學位辦學項目、“3+1+1.5”聯合培養雙碩士學位辦學項目。鹿城職業技術學校與卡哥伊莎貝拉時尚學院締結兩校合作協議。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二)深化中意人才試點,推進科技開放合作。繼續深化中意、中德、中日等人才交流合作,推廣中意人才交流合作創新試點的成功經驗,加強與國際多領域人才項目合作交流,一是深入實施海外精英引進計劃。加強與駐外使(領)館、海外留學生組織、華人團體的聯系,利用在外溫州人優勢,在國(境)外人才集中地區和友好城市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聯絡站。圍繞服裝、鞋革、眼鏡、汽摩配等溫州傳統優勢產業構建四大產業創新發展中心,積極推動中意人力資源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建設,引進國際人才團隊入駐,為溫州本土企業提供服務。2012年以來累計為企業引進海外智力項目1010個,解決技術難題765個。今年申報引進國(境)外專家智力項目74個,入選國家級1個、省級8個,申報海外工程師資助項目28個。二是布局國際科技人才聯通網絡。鞏固、拓展與國際知名高校院所、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的聯系與合作。深化與“創新大國”“特色產業集聚”國家和“關鍵小國”的人才科技互動往來,主動“走出去”,重點與美國、意大利、德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相關組織機構建立聯系,在現有的35個海外人才工作聯絡站基礎上,開辟高效的人才智力技術供給渠道。三是著力構建多元化人才合作載體。積極推動溫州美國硅谷海外創新中心、溫州劍橋海外創新中心等外國高端人才科技創新集聚平臺建設,依托平臺面向海外配置科技資源,吸引海外人才在當地參與創新合作,形成科技創新成果并向溫州轉移轉化。創建浙江省外國專家工作站,發揮工作站在外國高端人才集聚、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引領產業創新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完善科技人才服務,優化人才科創生態。落實人才新政40條,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健全引才育才留才機制,解決人才來溫發展的后顧之憂。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在全省科技系統率先實現規定事項“最多跑一次”,加快“溫州科技大腦”建設,實施惠企政策“直通車”,全面清理整合產業政策、優化再造兌現流程,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打造溫州市產業政策獎勵兌現系統,實現了全市產業政策獎補項目統一網上申請、在線審批、剛性兌付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建立比潛力、比貢獻的青年人才評價體系,破除論資排輩、“以稱號評稱號”等陳舊觀念,讓更多青年人才有機會獲得科技人才計劃支持。二是完善科技人才金融服務。2019年市本級安排人才政策補助1.5億元。溫州市科技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采用“政府+社會創投機構”共同出資的方式,設立10億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和浙商銀行共同創辦“溫州人才服務銀行”,為溫州高層次人才提供最高5000萬元的優惠利率信用貸款等綜合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金融服務體系。三是營造創新創業的引才留才環境。圍繞海外工程師、海外專家智力項目、引才機構、人才飛地等進行獎勵,重點打造“新動能工程師”和“海外精英引進計劃”。成立世界溫州人大會科技分會,舉辦青科會、人才周等招才引才活動。推動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國際人才社區、學術交流場所,積極落實外國人才出入境和居留政策,為外國專家往來工作生活和融入溫州提供便利條件。與外國領事館聯合舉辦“2018溫州意大利文化節”等文化活動,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充實在溫工作外國人才的精神生活,優化留才軟環境。 (來源:溫州市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