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銷量一騎絕塵的新能源汽車,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前兩個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20.8%,而去年全年為93.4%。傳統燃油車持續兩個多月的價格戰,目前也還沒有休戰的意思。
這絕不僅僅是幾家整車企業的事,背后牽動著整個汽車產業鏈和鏈條上成千上萬家企業。作為汽車零部件大省的浙江,企業體感如何?
走訪一線企業了解近況,兩個對比引起記者注意:最大的反差,在于面上“倒春寒”與實際火熱生產的場景;最大的改變,在于此前輸出的是產品,現在則是創新能力。
裂變式創新
在一家主打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產品的公司里,一條上揚的曲線,是記者看到的第一個意外。公司剛公布的年報中,去年營收44億元,今年預計70億元,2024年力爭破百億元。勢頭如此迅猛,忍不住讓人發問,“現在又是價格戰,增速又放緩,你們沒受影響嗎?”
“雖然行業增速放緩,但總體上還是在增長的,這是最大的前提。”公司董事長特助堅定地答道。
這個回答觸及到一個根本問題:身處的賽道十分重要。相較而言,新能源汽車仍處于上升通道,賽道足夠寬闊。但是,并不是處于上升賽道中的企業就能輕松躺贏,只有不斷制造新增長點,才能為跑下去提供足夠的“肌肉”。
這位特助舉例,這些年公司在橫向縱向上一直在拓展延伸。橫向,公司布局了新的業務板塊,并逐漸放量。比如鍛造工藝的技術突破及產業化,今年公司鍛造板塊將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增速會非常快;縱向,公司不斷增加產品種類。之前公司給整車配套價值在兩三千元,現在可以到四五千元,甚至上萬元。
第二個意外,來自于企業的自信。
交談中,聽聞這家企業去年憑新能源汽車用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殼體,進入了國產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的供應鏈,去年千萬元級的合作,今年將放量至數億元級,我們感嘆“搭上了快車”。
不料,一位負責人臉色一正:“不,我們的技術遠遠領先,是它高攀了我們。”原來,公司潛心研究了多年的一體化壓鑄技術,帶來產品全新升級,這次合作,使得該頭部車企的制造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對于企業來說,“創新”兩字并非只是外人看到的新產品。在這家企業,記者看到更為珍貴的力量。
一是沉住氣。早在2017年,公司成立鍛造事業部。5年前,公司專門在日本成立了鍛造研發部門,聘請了多位日本鍛造領域的退休專家,對鍛造的材料技術和生產節拍工藝進行技術攻關,沉淀了5年,終于實現產業化。
加之已經成熟的壓鑄工藝和2019年布局的擠壓工藝,公司至今已完成鋁合金壓鑄、鍛造、擠壓三大工藝布局。
二是前瞻性。在公司展廳,記者看到一個頗不起眼的鋁瓶。可別小瞧它,2020年公司成立團隊攻克氫能汽車用的氫氣瓶,因為氫能汽車的研發仍處于早期階段,因此團隊在研發過程中觸類旁通,不斷觸發一些現實可及的應用,比如醫用鋁瓶、新能源汽車用鋁瓶。
無心插柳而得的鋁瓶,去年為公司貢獻了七八百萬元的銷售額,今年預計會有1億多元。企業之所以不懼外部環境變化,原是因為早有準備——創新創新再創新。正是如此,讓它有了穿越周期的底氣和勇氣。
制造業的支撐點是科技創新,這是一條必須遵守的規律,誰不遵守誰就會衰退。反之,誰做得好,誰就能成功穿越周期,邁上新的臺階。
深挖一口井
創新是一種能力,它不僅需要上述企業的大格局,也需要持續“深挖一口井”的專注力。記者采訪到一家深耕汽車用油泵領域20余年的公司,目前其在細分領域居國內第一、全球前三。趕到企業時,已經過了下班時間。企業負責人還在接待一波重要客戶,雙方正就電子油泵洽談價格。
如今新能源汽車電驅油冷化成為趨勢,而油冷最核心部件就是電子油泵。這家深耕汽車用油泵的企業,基于對行業的深刻洞悉提前進行了新能源汽車用電子油泵的研發。
如今,這款用在新能源汽車的電子油泵實現量產,且國內競爭對手不多,因此前來洽談的客戶一波又一波。
送走客戶,公司負責人笑容滿面地走進來。坐定后,他講到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確實會有不少挑戰,但他對公司產品非常有信心。不光有已經量產的電子油泵,還有正在驗證階段的汽車動力類產品。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公司展廳最醒目的位置擺滿了發明專利證書。目前已獲得發明專利70多項,每年新增3至5個。公司還設立了專家顧問委員會,聘請了行業內的權威專家,定期為公司發展把脈問診。
深耕細分領域持續創新,是這家企業逆周期的突圍路徑。在這里,慌亂、焦慮情緒少,更多的是抓緊時間干的緊迫感。
隨著新能源汽車競爭白熱化,會有部分企業陷入或正處困境中。可即便外部環境樂觀的時候,也會有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倒閉。深入一家家車企后,不難發現,創新能力有多強,護城河就有多寬。經過長期殘酷市場競爭的浙江企業,即便外部環境惡劣,也一定會去想辦法活下來,這是本能,也是浙江經濟活力的源泉。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