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職業教育,能培養出更好更匹配產業升級和制造轉型的“金藍領”?溫州在政策上尋求突破。
日前,溫州舉行新聞發布會,當地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門對最新出臺的《溫州市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實施方案》進行解讀。針對職業教育質量不夠高、專業不匹配市場、教師水平不足等發展瓶頸問題,職教發展20條逐個破解,其中有10項突破性嘗試。
拿什么體現同等重要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首次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
社會的認同度似乎還沒能同步,最直觀的差別就體現在建設資金投入上。職業學校的性質決定了它需要比普通學校擁有更多的實訓場地。而現實是,國內不少中職學校的占地面積還未達標。硬件上的投入不足,讓一些職業教育學校在“出生”時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面對這一問題,職教發展20條亮明了態度,把中職學校的建設標準拉到和普通高中同等要求上來,要求中職學校依據《溫州市基礎教育學校建設標準》中的普通高中標準執行。除此之外,可根據需求適度增加實訓用房面積,并努力提升容積率。在這一點上,近幾年當地的溫職專遷建、溫二職遷建等工程,已經開始了嘗試。
職教發展20條還明確,如果中職教師在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中做出重要貢獻,獎勵比例至少達到成果轉化收益總額的80%,且不受工資總額限制。這將大大增強中職教師自我能力提升的主動性。
除了資金的投入和收入的激勵,另一些支持則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職業教育講究學生的技能實踐,學生進車間是教學中不能少的環節。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部分企業對此的積極性并不高。此次政策提出“政校行企”合作模式,高職院校通過和行業、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或重點實驗室,一起培養技能人才。企業行業可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院校則能更快獲悉市場和產業變化,及時調整教學。
用什么助力產業發展
因為辦職業教育的出發點不同,世界各國的辦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英國從緩解青年高失業率的角度出發,讓各類市場主體成為技能獲取途徑的提供者;德國從滿足制造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直接以企業為主體辦學,開展學徒制培養;美國從職業生涯探索的角度出發,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為一體,學生只通過課程選擇來區分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
我們需要怎樣的職業教育?要找到這一答案,必須與經濟發展現狀結合起來。當下,浙江提出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溫州的“5+5+N”產業正在雙輪驅動下快速推進。產業快速升級,需要職業教育及時動態調整,補齊急需人才缺口。浙江企業總數已經突破300萬,要支撐起實體經濟發展,我們對現代技能型人才的渴求,一點都不比引入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來得少。
突破的難點在于對老舊、重復專業的裁撤和新專業的動態調整上。調整,意味著需要更新專業教師隊伍和實訓場地設施。學校不得不面對原本的專業師資如何分流、實訓場地更新經費哪里來等問題。職教發展20條分別給了解決方案:探索建立專業師資轉崗、培訓、再分配縣域統籌機制,暢通流動轉崗渠道;扶持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探索建立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
政策的突破帶來行動力。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按照“一專業一策、一群一邏輯”的思路,培育數字經濟、新能源、軌道交通等新專業。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在溫州打造“全國新能源產能中心和應用示范城市”背景下,密集調研在溫新能源龍頭企業,擬成立第7個二級學院——新能源學院。浙江工貿學院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群診斷改進機制,持續更新專業設置,打造光電制造與應用技術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視光技術市級優勢特色專業群等,全面與溫州產業圖譜匹配對接。
專業與市場同頻共振,教師也需要離市場端更近。為此,職教發展20條提出,校內,迭代升級教師技能大賽,建設一批市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分批次、成建制出國研修訪學;校外,出臺兼職教師聘任管理辦法,所需經費按當地同類學校編制內同層次教師平均工資水平的標準,由同級財政安排并列入部門預算。
這樣一來,專業教師有了校外實訓場景,校外兼職教師工資待遇大幅上漲,能承擔更多專業實訓課程,最終都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甌海職專學校師生近兩年共研發了100多項專利,甚至建成了全國眼鏡行業首個“黑燈工廠”,為當地眼鏡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
職業教育如何能“真香”
“職業技能教育既能頂天,又能立地。”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這樣分享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就。回顧過去,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車間工廠到田間地頭,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已經活躍在各行各業。
在工地里刮膩子的小伙成世界冠軍,為老人照料起居的00后姑娘拿過全國第一,優秀的職業技能人才越來越多,職業教育也將越來越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除了政策突破,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例如,如何讓政策執行得更加剛性,就是擺在眼前需要破解的問題。以撥款建設為例,有業內人士透露,公辦中職學校當前實行免費教育,原本每招一名學生,地方財政就需要補貼一筆費用,而改擴建和增設實訓室都需要大筆資金,“舍不得投”的情緒將可能讓政策實效打了折扣。
“雙師型”師資專業化水平還需提升。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根源在于,“唯學歷論”還未打破,院校招聘對高學歷的追求遠超過對能力的重視程度。如果新教師在入職前缺乏長期、系統的企業工作經驗,之后即使到企業短期實踐,也是無法彌補的。解決這一問題或許需要從教師來源途徑入手,分類聘用。理論課程需要更高學歷的教師,實踐課程則聘用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可用一定時間的持續工作經歷抵扣一定學歷要求。如職教發展20條中,為沒取得教師資格證的高技能人才,制定了師德師風、教學技能和成效、技術技能等級等全新的聘任晉級和評優評先依據。
此外,學校要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滿足企業所求、社會所需,做好學生升學和就業通道的拓寬。當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個個成為“香餑餑”,刮膩子小伙成為世界冠軍和民企為一線產業工人開出百萬年薪都不再是新鮮事,職業教育才是真香了。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