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今天的政策吹風會。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針對中小企業創新難、轉型難問題,近日我部會同相關部門啟動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和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今天我們邀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中小企業局一級巡視員王海林出席政策吹風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我是本場吹風會的主持人,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蔡丹。
首先,請徐曉蘭副部長介紹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相關政策的總體情況。
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相關政策總體情況
徐曉蘭: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感謝廣大媒體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中小微企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要求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向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致賀信,充分肯定新時代中小企業重要地位和作用,對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提出殷切期望,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黨和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
近年來,面對超預期因素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沖擊,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各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紓困與培優兩手抓,助力廣大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僅去年一年,國家層面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就達40多項,帶動地方出臺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份。在各項惠企政策的支持下,廣大中小企業自強不息、迎難而上,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2%、1.1%,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今年以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預期進一步改善。我部調查顯示,4月,35%的中小企業認為生產經營狀態較好,環比上升3.2個百分點;大數據監測顯示,3月,中小企業采購、銷售指數分別為51.9%、51.1%,均連續2個月回升。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表現更為亮眼,3月,“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收利潤率分別為9.6%、7.0%,比規上中小企業分別高5.5個、2.9個百分點;今年1-4月,A股新上市企業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55.3%,其中科創板新上市企業中,67%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我們也看到,當前中小企業仍處于疫后恢復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我國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互為主體,具有強烈的創新動力、勇氣和活力,它們既是創新的成果供給方,更是創新要素的需求方,存在著科技成果獲取和轉化難問題,同時質量管理和標準化水平有待加強,品牌價值有待提升,產業鏈配套水平有待提高。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今年1月份,我們出臺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明確提出“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這次啟動的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和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以及前期已經開展的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這“三賦”專項行動,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具體成果,是助力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組合拳”,是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會兒,我和我的同事將回答大家的提問,并具體介紹相關政策的主要內容。我先簡要講這些。謝謝大家!
答記者問
人民網記者:剛才徐部長在開場講話中多次提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請問,下一步工信部在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何考慮?
徐曉蘭:謝謝您的提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大家都知道,中小企業具有“56789”的顯著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口和99%以上的企業數量。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我們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力爭實現九個方面新突破,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制度建設新突破。全面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認真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深入實施《“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疫情期間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紓困政策,今年1月印發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我們將持續開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推動各類惠企政策落細落實。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針對新問題新情況,推動出臺管用好用的新政策。
二是創新能力新突破。實施科技成果賦智專項行動,加快科技成果匯聚與共享,實現供需精準對接。一方面,推動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在中小企業落地轉化,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促進中小企業產出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不斷增強中小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
三是價值提升新突破。實施質量標準品牌賦值專項行動,堅持質量、標準、品牌一體化推進,通過專題培訓、標準宣貫、服務供給、經驗推廣等舉措,提升中小企業在價值鏈上的地位,引導企業以卓越品質提高質量效益,以標準能力提升市場地位,以品牌信譽增強核心價值,形成綜合發展優勢。
四是數字化轉型新突破。持續深入開展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持續優化迭代和推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指數,深化拓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打造一大批轉型樣板,加快中小企業“看樣學樣”,試成一批、帶起一片。
五是融通發展新突破。實施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的通知》;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全國工商聯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的通知》,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精準對接,助力中小企業參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強鏈補鏈。支持中小企業集聚發展,新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六是優企培育新突破。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不斷優化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充分挖掘數據價值,通過精準畫像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加強財稅、金融、人才等支持,持續壯大優質中小企業規模,到“十四五”末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以上“小巨人”企業。
七是融資促進新突破。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持續提高信用貸、首貸戶比例和中長期貸款比例。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完善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積極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八是服務體系新突破。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目前,全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已有近1700家,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構建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政策直享、訴求直辦、服務直達的服務企業模式。
九是國際合作新突破。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每年6月27日是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將于今年的6月27日在廣州開幕,我們將不斷打造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平臺。繼續發揮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盟與中日韓(10+3)、中國-中東歐、金磚國家等政府部門間雙多邊中小企業合作機制的作用,深化中小企業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幫助中小企業更好融入全球市場。
中小企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高質量”是這個發展階段的主題。助力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科技成果轉化和質量標準品牌上取得新提升,必將有力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謝謝!
經濟參考報記者:請問《賦智專項行動》中提出了哪些行動舉措?如何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潛力,幫助其盡快搭上科技列車?
任愛光:謝謝您的提問!《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知識產權局、全國工商聯,共十部門聯合印發,融匯了各部門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務實舉措。文件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要求,突出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圍繞科技成果的產生與匯聚、成果供需雙方精準對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重點環節部署了3大重點任務、10項具體工作舉措,目的是實現“有成果、轉得好、持續轉”。
一是推進成果“常態化”匯聚,確保“有成果”。豐富科技成果來源,分層次、分領域建設科技成果項目庫,向中小企業開放。強化產業需求對接,調動行業部門、協會、園區等多方資源,深挖中小企業多樣化技術需求,通過聯合開發、中試熟化等手段,加快科研成果向實用化轉化。加大先進適用技術供給,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的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加快數字化智能技術推廣應用,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二是實施供需“精準化”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得好”。完善賦智對接平臺體系,構建行業、地方間縱橫結合的科技成果資源轉化服務體系。加強產學研協同,通過央地聯動、大中小企業攜手、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性服務結合等多種形式,為中小企業培優扶強營造良好環境。開展不少于30場賦智“深度行”活動,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結對子”,助力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大企業最佳“合伙人”。
三是加速服務“體系化”布局,促進科技成果“持續轉”。組織開展專利導航服務,建立專利商標審查綠色通道,探索高校、科研院所專利“一對多”許可,不斷強化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等政策紅利更好地賦予中小企業,幫助中小企業推廣應用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加大成果中試熟化力度,支持產業鏈上下游共建試驗檢測環境,提升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與成效。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賦智“深度行”活動已在一些地方開展,目前的進展和成果如何?
任愛光:謝謝您的提問!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深度行”系列活動是《賦智專項行動》落地實施的重要載體。2023年2月啟動以來,相繼在廣州、青島、東莞、重慶等地,結合當地區域特色和產業需求舉辦了4場活動,廣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等積極參與,在科技資源整合利用、成果精準對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根據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等領域,遴選出了70多項優質科技成果進行路演,促成多家企業、高校、投資機構的合作意向;上線了制造業創新成果產業化服務平臺,開展技術成熟度評價700余項,完成成果匹配對接400余項。
二是進一步增強地方創新活力。賦智“深度行”活動深挖地方中小企業技術需求,精準匹配科技成果和科研團隊,為200余家地方中小企業開展“1對1”技術對接服務,直接促成高校院所與地方企業數十項戰略合作,線下培訓超過3000人次,有效推動了產學研、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的融通創新,為地方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生態。
三是形成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和關注度。參會各方普遍反映,賦智“深度行”活動幫助中小企業了解相關重點產業科技發展趨勢以及優秀科技成果,輔以政策、金融、知識產權服務、產業鏈對接等多角度、全方位舉措,實現成果精準匹配,增強了企業創新創業的信心與動力。希望廣大媒體積極報道賦智“深度行”優秀科技成果推廣案例,不斷擴大活動影響力,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謝謝!
總臺中國之聲記者:請問《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實施推進情況如何,下一步還有什么考慮?
王海林:謝謝您的提問!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既是助企紓困之舉,也是提升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發展韌性的關鍵舉措。《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專項行動為抓手,全面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
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發布了《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引導企業明確轉型方向。聯合財政部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目前,已遴選確定第一批38個細分行業98家數字化服務商,推動2000多家中小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財政資金支持4.3億元左右。在優化路徑引導方面。編發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集》《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集》,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服務產品及活動推薦目錄》,推出數字化轉型“企業微課”,通過編發一批案例、推廣一批產品、提煉一批場景、培育一批服務平臺、推出一批課程,讓中小企業更清楚轉什么、如何轉。在強化服務支撐方面。分類推出上云用云、數字設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網絡和數據安全等領域的223家服務商、254項服務產品。充分發揮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及市場化服務機構作用,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人才培訓、診斷咨詢等服務。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和中小企業服務月等活動,為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匯聚服務力量。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強化支持舉措:一是提升政策支持效能。研究制定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加強頂層設計。聯合財政部繼續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廣、持續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指數,引導中小企業加速轉型步伐。二是提升路徑引導能力。完善數字化轉型“企業微課”,組織領軍人才培訓、標桿企業考察、試點經驗交流等,激發轉型內生動力。推廣“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模式,引導大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舉辦2023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完善數字化生態體系。三是提升服務支撐質量。打造滿足行業共性需求和中小企業個性化需求的數字化轉型資源池、工具箱,探索建設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匯聚優質資源,加強供需對接。謝謝!
央視財經記者:圍繞質量標準品牌工作,工信部做了哪些工作?實施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提出了哪些行動舉措?對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會有怎樣的助力?
任愛光:謝謝您的提問!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通過質量提升、標準引領、品牌建設,不斷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力。在質量提升方面,普及先進質量工具和方法,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水平。截至2022年,累計樹立456項全國質量標桿,引導超萬家中小企業導入標桿經驗。目前電子信息、原材料、重大裝備、消費品等領域一批產品質量正在加速提升。在標準引領方面,引導中小企業實施先進標準,在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等環節對標達標。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標準制定,2022年參與行業標準制定超過1000項。在品牌建設方面,推動出臺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國家標準及10大重點制造業行業標準,推動萬余家中小企業提升品牌建設能力。目前,智能家電、消費級無人機、先進紡織等中小企業產品暢銷海內外。
《賦值專項行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知識產權局、全國工商聯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聚焦中小企業發展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為中小企業賦值,力爭到2025年,形成百項優秀標桿經驗,新增千家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萬家中小企業質量升級、標準提檔、品牌增效,推動中小企業向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措施包括:
質量賦值方面,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培訓,大力增強中小企業質量意識。引導中小企業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系,支持企業開展質量管理能力分級評價,激勵企業向卓越質量攀升。深入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深度行”活動,加大數字能力供給。推動產品質量分級和高端品質評價,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引導中小企業防控質量風險,提高經營績效,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標準賦值方面,加快普及標準知識,提升中小企業標準理論水平。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揮好“獨門絕技”優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基礎通用、關鍵技術、試驗方法、典型應用等國家和行業標準研制。鼓勵廣大中小企業快速響應技術創新和產業需求,參與團體標準制定工作。加強標準宣貫推廣,助力企業實施好先進標準。
品牌賦值方面,引導中小企業提升品牌意識,推動品牌標準貫標,增強企業品牌建設能力。鼓勵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特色鮮明、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加強品牌傳播力度,結合中國工業品牌之旅、全國品牌故事大賽等活動,宣傳推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形象,講好“中國制造”品牌故事,提升“中國制造”品牌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公共服務方面,加強標準、計量、檢測試驗等質量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咨詢、診斷、中試等公共服務供給,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扶持一批品牌培育服務機構,提高中小企業品牌創建、管理、運營能力。遴選一批典型案例,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質量標準品牌先進經驗,增強中小企業的獲得感。謝謝!
中國工信產業網記者:工信部近期先后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的通知》《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的通知》,請問兩項工作的主要考慮和措施有哪些?
王海林:謝謝您的提問!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是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的有效渠道。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去年,我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十一部門印發《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對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作出整體部署。
當前,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迫切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需要建立精準高效的對接機制,為此,我部重點做了兩方面工作:一是組織“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二是開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
“百場萬企”以活動為載體,通過組織開展產業鏈專場對接活動、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專場對接活動、在各行業大會中舉辦融通對接活動、各地分層次分領域舉辦對接活動四種活動類型,豐富拓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渠道,搭建交流、展示、對接、服務平臺,匯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專業化服務機構等各方資源,推動大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配套、市場開拓等方面深入合作,達成一批融通合作項目,推動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
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組織龍頭企業圍繞創新鏈產業鏈存在的突出問題發布產業技術創新和配套需求,精準“發榜”,中小企業“揭榜”攻關,攻克一批產業技術難題,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合力,實現創新需求由市場提出、創新主體由市場選擇、創新成果由市場驗證,切實推動解決產業技術難題,提高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專業化水平。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扎實開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組織做好“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與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兩項工作,著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同時,今年6月,我們將以“賦智、賦值、賦能”為主題,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專業化服務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系列活動,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企業轉化應用,引導中小企業提升質量管控、標準實施、品牌塑造能力,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支持中小企業增強發展實力,構建競爭優勢。
《證券日報》社記者: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這一群體的“領頭羊”。“賦智”和“賦值”兩個文件都提到要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請問“三賦”行動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什么關系?
徐曉蘭:謝謝您的提問!“專”“精”“特”“新”是優質中小企業培育的方向和目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發揮著穩鏈固鏈補鏈強鏈的重要作用。如何引導助力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是我們開展培育工作的著力點,而“三賦”行動正是我們開展培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賦智”行動解決的是中小企業創新來源問題。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當前,科技成果轉化還存在“找不著”“談不攏”“難落地”等困難。成果怎么找、需求與供給之間如何對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賦智”行動通過強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暢通技術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賦值”行動解決的是價值鏈地位提升的問題。質量、標準、品牌是實現精細化、特色化的必然要求。當前部分中小企業的產品在性能、可靠性、壽命、良品率等方面還存在差距,標準引領作用不足,品牌彰顯度不夠,往往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賦值”行動通過質量提升、標準引領、品牌建設,達到精益生產、精細管理、精良品質,形成自身技術和產品的獨特優勢,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賦能”行動解決的是數字化轉型的問題。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為什么轉”“轉什么”“怎么轉”的疑問。數字化轉型關乎生存和發展,是“必修課”“必答題”。“賦能”行動從供需雙向發力,通過加強政策支持、服務支撐、路徑引導、鏈式轉型等,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綠色、安全等多重目標。
今天,我們對“三賦”行動做了介紹。下一步,我們重點就是通過一系列落地舉措,扎扎實實將“賦智”“賦值”“賦能”行動落到實處,切實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油助力。比如,在推動科技成果“賦智”方面,聯合教育部深入實施“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加快高校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健全成果項目庫和企業需求庫,征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和創新供給,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期間集中組織供需對接,持續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實力。在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方面,會同知識產權局組織開展創新管理知識產權國際標準(ISO56005)實施試點,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商標品牌專項服務,組織地方開展中小企業產品宣傳推介,引導中小企業提升自身價值。在數字化“賦能”方面,繼續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全國行活動,探索建設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推動大企業建云建平臺,中小企業用云用平臺,用工業互聯網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蔡丹:謝謝各位發布人的介紹,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吹風會就到這里,再見。
(來源: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