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迎豐科技公司印染車間,看不見污水,聞不到異味,處處干凈整潔。“只要在這邊一刷卡,想要出哪一缸布,它就從倉庫里自動取出來,全部是無人化操作……”公司負責人傅雙利自豪地說。隆隆機聲、汩汩污水、滾滾濃煙不見了,水清天藍樹綠的柯橋,顛覆了大家對傳統紡織印染行業的印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騰籠換鳥,集聚發展,作為傳統紡織業重鎮的柯橋剛剛經歷過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
柯橋,是歷史悠久的紡織之鄉,更是全國最具代表性的紡織產業集群基地。從“一根絲”到“一塊布”,再到“一件衣”,柯橋被稱為“托在一塊布上”的新興城區,市場主體超15萬家,大部分與紡織業有關聯,印染產能約占全國1/3。
“10多年前,柯橋有212家印染企業,分布在14個鎮街,區域分散,管理粗放,配套落后,設備低檔,產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與壓力。”柯橋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好介紹。柯橋的印染設備原來各式各樣、各個年代的都有。彼時的“低散亂”,讓柯橋印染業飽受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的困擾。2009年,柯橋區染布156億米,利潤僅13億元,平均每米只掙8分錢,但耗水達12.7公斤。
從2010年開始,柯橋啟動實施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按照“綠色高端、世界領先”定位,大力推進設備提升、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時尚引領,打造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紹興樣板”。王好感慨地說,“當時,我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通過激勵和倒逼雙重機制,共淘汰落后印染設備2023臺(套)以上”。按照“整合集聚一批、兼并重組一批、倒逼關停一批”的原則與路徑,紹興全面完成柯橋、越城兩個區的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印染企業從原來的259家(其中越城區47家)整合成110家。
“現在,綠色高端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力。”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負責人濮堅鋒表示,目前公司一半以上的訂單來自歐美市場,每米布的附加值達3元以上。“這些年,一些世界時裝連鎖品牌機構的印染資質認證我們基本拿了個遍。”
數據顯示,柯橋印染企業國際先進設備比重達到60%以上,染色設備平均浴比由1:10提高到1:5,全區印染行業畝均稅收提高至25.1萬元,每米印染布附加值提高15%以上,形成了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市場銷量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紡織印染產業集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傳統的紡織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是“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和設備升級換代,必須深化產業數字化變革。
在柯橋區印染產業服務中心,“織造印染產業大腦”中的“數字孿生工廠”模塊正在有效運作,實際業務和生產場景被模擬、分析、追蹤、比對、測算,產品質量、成本等信息實現全程追溯。“我們的數字孿生可視化系統能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柯橋“織造印染產業大腦”負責人王韜介紹說。截至目前,由柯橋建設的“織造印染產業大腦”已在省產業大腦能力中心上線,累計接入數字供應鏈、設備云聯、智能排產等應用場景20個,接入織造、印染、機械、環保等各類企業1700多家,其中印染企業基本實現全覆蓋,推動行業生產效率提高8%以上,能耗降低10%以上,良品率提升15%以上。
圖為正在忙碌生產中的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馬鞍街道印染聚集區。 紹興市柯橋區委宣傳部供圖
“互聯網+”、“智能化+”的發展模式下,柯橋的紡織印染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賽道上加速奔跑。“智能化改造帶來了效率提升、環境改善。”迎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徐葉根介紹,過去人工配色,稍有不慎便會染料溢出、污水橫流。如今,只需在操作臺輸入指令,系統便可精準調取對應染料,自動輸送至對應染缸,減少染料浪費。寶紡印染有限公司投資1000余萬元進行數字化改造,僅在染色工藝上的一個改進提升,就直接讓水耗下降20%,每年成本節省上千萬元。
近年來,紹興注重科技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紡織產業再升級。柯橋全區印染企業在智能化技術改造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4億元以上,目前45%左右的企業有測配色系統,80%的企業有半自動、自動染料助劑稱量輸送系統,100%的企業有用能、排污檢測系統,70%以上的企業擁有生產制造和購銷存管理系統。2022年,柯橋大紡織實現產值1296億元、增長7.6%,占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5.8%;紡織品出口超1000億元、占區出口總額的77.7%。
新時代新征程,柯橋紡織業堅持轉型升級不停步,正在積極探索“從無到有”新可能,不斷攀登“人有我精”新高度,擺脫“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刻板印象,加速向先進制造業、高附加值產業邁進,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求是》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