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7月14日下午2點,東升碼頭旁的浙江金川船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內,幾名電焊工人正在對一艘5萬噸級以上的集裝箱船進行焊接,現場焊花飛濺、火光四射。
生產總監張國榮指著地上一臺焊接設備,興致勃勃地向浙江在線記者介紹:“這是最新的半自動化焊接設備,原理是運用二氧化碳進行焊接,比起以往工人們需要手工去一根根焊接,現在的技術高效便捷多了。”
半自動化焊接設備 浙江在線 記者 李心怡 攝
今年53歲的張國榮原來曾是一名高級焊工,從武漢船舶學院畢業后一直從事船舶制造行業。工作近30年來,他培訓了中國船級社船舶焊工近千人。“建造一艘船需要200多個專業工種的配合呢。”張國榮說,“不僅是電焊技術,還需要機械加工、冶金、電氣、裝配等不同專業技術的協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張國榮正在造船基地檢查生產進度 浙江在線 記者 李心怡 攝
651-5LE1、095-5201-DA31……工廠另一邊,一塊塊標記著安裝位置編碼的造船零部件堆疊在地上,形態不一,整齊有序。“之所以每一塊零部件都如此平整統一,是因為如今的船舶制造已不再是傳統模式,在切割和加工船體零部件方面已普遍應用起等離子數控切割技術,代替了以往的火焰切割。速度是原來的3-4倍,零件偏差小于0.5毫米。”正在機器前核對數據的質檢部長張新華解釋道。
等離子數控切割 浙江在線 記者 李心怡 攝
船舶行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如今船舶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造船就像搭積木。”張國榮這樣比喻造船步驟,“不同于20年前的散裝搭建,現在工廠按照‘殼舾涂’一體化的標準,在地面上就能完成船舶每一分段的建造,最后進行船體合龍工序。這樣的模式是造船工業向精細化、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投射。”
殼舾涂一體化造船 浙江在線 記者 李心怡 攝
沿著舷梯,浙江在線記者登上剛剛耗時8個多月建造完成的“新永昌26”號3.5萬噸級集裝箱船。船深14.2米,長181.8米,寬30米,船上二十幾名造船工人正頭戴安全帽,埋頭在自己負責的區域內進行船體機電設備的檢查以及零部件修繕。寬敞的甲板上,安裝著一個個整齊劃一的集裝箱鎖扣,據介紹,這艘船一次可以裝載2070個20英寸標準集裝箱。船只駕駛艙內,數字化的設備應有盡有,一名工作人員指了指方向盤旁邊的一塊屏幕:“只需在這里輸入路線和目的地,船便可以自動航行。”
駕駛艙 浙江在線 記者 李心怡 攝
“我們的客戶大多來自福建、寧波等地,每次交付他們都很滿意。”張國榮臉上難掩笑意,“100%做的都是回頭客的生意。”
在象山,像浙江金川船業有限公司一樣的企業還有許多。據統計,目前象山縣船舶修造企業共25家,均為民營企業,從業人員超萬人,其中主要大型船舶修造企業有10家,建有1萬噸至10萬噸級船臺46個、3萬噸至5萬噸級船塢6座,年造船能力約146萬載重噸,年修理能力約130萬載重噸。這個曾經以漁業和旅游業為主的海濱縣城,正借力先進制造“乘風破浪”。
船舶交付捷報頻傳、后續訂單接連不斷、產業升級穩步向前……象山縣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以蓬勃之勢迎來新的跨越:2022年象山縣船舶修造行業實現規上產值41.5億元;2023年一季度象山手持船舶訂單54艘次、86.8萬載重噸,同比上升10.8%;今年6月,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創建名單中,象山縣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船舶修造)成功入選。
象山船舶海工產業正是浙江以“八八戰略”引領塊狀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一個縮影。20年來,浙江制造一次次在克難攻堅中昂首前行,并將目光瞄準全球,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如今,浙江“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框架逐漸明晰。它包含新一代信息技術等4個世界級先進產業群、高端新材料等15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和一批高成長性“新星”產業群。今年1至5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6%,其中5月增長6.1%。
等待試航的“天祥76”號 浙江在線 記者 李心怡 攝
礁石嶙峋,浪花拍岸,在距離東升碼頭1公里左右的海面上,2.5萬噸級的“天祥76”號正轉動著螺旋槳等待試航。從小型漁船到大型貨船,一艘艘象山制造的新船正匯聚成浙江經濟的澎湃動能,續寫著浙江制造的嶄新篇章。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