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突圍戰,由從事電動工具生產、銷售的永康企業家們發起。主導這場突圍戰的,是擁有數字化應用平臺的浙江脈鏈集團。事實上,永康這些年來也一直在著力培養企業家的品牌思維、數字化意識和創新精神,接連舉辦世界五金發展大會、企業家品牌班,并且打造“永康五金”公共區域品牌,為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摸索的“學樣仿樣”工作法,還獲全省推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家們吹響了突圍的沖鋒號。
脈鏈集團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脈鏈平臺已吸引了447家工廠、100家經銷商及125個品牌入駐。今年上半年,脈鏈平臺實現銷售額10億元,增長60%。其中外貿出口7億元,占70%。預計今年達30億元,三年目標破200億元。
不俗的業績引來不少觀察者。有人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模式、一個新物種。有人說,這是一場不改變產權關系的兼并重組。也有人說,這是義烏市場的“反向思維”,義烏是把人請進來采購,永康是工廠聯合走出去。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能否突圍出海?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帶中小企業出海接單
位于金華金磐經濟開發區的浙江脈鏈集團,前身是浙江皇冠電動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7月中旬,記者再來這里時,已經不見工廠的模樣——沒有大貨車、沒有機器轟鳴,只有咖啡屋和背著電腦往來的年輕人。
董事長徐偉強也是永康人,從父親手中接過企業后,從事電動工具生產、銷售已有20多年。
“做企業很辛苦。所以我一直在想,有沒有辦法可以讓制造業輕松一點?”徐偉強說,尤其是現在,在家接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后,企業又多了一項走出去的任務。
按照徐偉強的觀察,通常年產值10億元以下的企業,都難以獨自走出去。“因為一家企業要走出去,必須解決七大難題。而要破解這‘七大難’,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需要企業有一定的規模。”徐偉強說。
他說的“七大難”,分別是研發檢測難、品牌打造難、國際化難、終端打通難、數字化在線難、供應鏈體系打造難、售后培訓體系建設難等。
徐偉強給出的“解題方法”,是搭建數字化平臺,以其共享、透明、協同的特點,讓工廠抱團出海。
金華藍標工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鋰電工具的企業。2021年前,公司一直做內銷,年產值維持在4000萬元左右。2021年開始做外貿,給國外品牌做貼牌生產,也不溫不火。2022年夏天,藍標與脈鏈平臺簽訂合作協議開展緊密合作,工廠同步上了一個臺階,當年年產值達7000萬元。今年藍標再次飛躍,僅上半年產值就近6000萬元。
總經理周吉輝也是永康人。他介紹,來自脈鏈平臺且采用平臺品牌crown(皇冠)生產的訂單,占他上半年產值的三分之一,主要銷往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埃及、伊朗等國家和地區。
“我們企業沒有國外品牌,可以用crown(皇冠),出海方便多了,只要用心研發生產好產品就行。”周吉輝說,他家的鋰電手電鉆,可以賣到500元一套,價格是同類產品的2倍。
當周吉輝借梯出海時,比他年長一輪的永康市銘普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會遠,以中年的沉穩,更在意的是平臺的透明性。1977年出生的他,是脈鏈伙伴中為數不多的70后。
王會遠給記者介紹了脈鏈平臺的接單流程:首先,國內外買家在平臺上發布采購信息;接著,平臺按照其采購信息,會推薦合適的工廠詢價、洽談;最后雙方在平臺上成交。
“平臺收的是服務費,收多少也是明碼標價,不存在中間商賺差價的問題。生意也好做了不少。”王會遠說,去年下半年,銘普入駐脈鏈平臺。今年上半年,脈鏈已占銘普10%的銷售額,并呈逐月遞增之勢,預計一二年內會達到30%~40%。
讓大企業成為服務平臺
跟著脈鏈,周吉輝和王會遠都得到了更多的訂單。那么,脈鏈是一個工業品電商平臺嗎?
他倆糾正了記者:不完全是。
按照徐偉強的定位,脈鏈平臺應該是一個涵蓋電商交易功能的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平臺。
正如前面說的,企業要走出去有“七大難”。既然脈鏈要聯合企業走出去,就需要幫助一同解決。當其他電商平臺只提供買賣貿易時,脈鏈會以合作的形式,與伙伴工廠共享品牌、研發人員、檢測設備、客戶、工廠建設標準等,針對企業不同需求,按需提供服務。像藍標與銘普,就享受到了品牌、供應鏈等多個共享服務。
為別人做了“嫁衣裳”,自己怎么辦?
“我們就去做服務。”徐偉強說,曾經制造業年產值達10億元的脈鏈集團,正在減少工人,而培養更多的人做研發設計、運營推廣,把生產線上的工人,變成服務其他企業的服務員。
在磐安駐企聯絡員張標量眼里,脈鏈平臺是長在脈鏈集團身上的“新物種”。企業走出去的難題,脈鏈集團探索了10多年,并在西班牙、瑞士、印度、俄羅斯、日本等國成立分公司,打造了自有的crown(皇冠)品牌,還收購了DWT、TOSAN兩個國際品牌。公司銷售網絡覆蓋亞洲、非洲、歐洲、美洲近百個市場,在“一帶一路”30多個國家中市場占有率第一,其中TOSAN品牌是伊朗電動工具行業第一品牌。
“把制造業的‘自己’消滅掉,把渠道、資源拿出來與其他企業共享,也曾在企業里引起很大爭議。”張標量說,很多員工不理解,這不是要“舍身飼虎”嗎?
“哪是飼虎呀。我只是隨著浙江智能制造推進中,也變‘聰明’了。”徐偉強說,近些年,浙江省一直堅持不懈推進制造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雙輪驅動”。產業大腦、未來工廠、供應鏈平臺、地瓜經濟等,都在通過實際應用,全面推進科產貿融合,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
徐偉強說,瞄準未來產業變革和制造業升級方向,就是要在產業集群內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開展數字化改造。“首先,我們要破解的就是協同的問題。怎么協同?你看,如果我做產品,同行工廠肯定是我的對手;我做品牌,同行品牌肯定也視我為眼中釘;但如果我出來做服務,就可以把上下游聯合起來,那我有可能成為鏈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脈鏈與他們的伙伴間只是合作,沒有改變產權關系。每個企業還是獨立的,有好的品牌、好的產品,都可以通過脈鏈平臺走出去。“但我們的品牌、貿易、研發都在脈鏈平臺完成,就是最緊密的一家人了。”一位伙伴工廠負責人說。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文化基因,讓中小企業遍布各個角落。就以電動工具為例,僅永康就有1500多家,年產值125億元,每家企業平均年產值只有833萬元。
都說同行是冤家。在充分的競爭下,永康電動工具行業內部保持著旺盛的活力,并有“全球每生產10臺電動工具,5臺是永康制造”的巔峰時刻。然而市場風云變幻,外部競爭一旦加劇,小企業無力應對,整個行業也不進則退。
與永康相比,同樣是電動工具大市的江蘇省啟東市,650余家電動工具企業,年產值達500億元,其中江蘇東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2021年就完成應稅銷售收入102億元。有了這樣的鏈主型企業引領,啟東電動工具行業發展穩健。
那么脈鏈能否通過數字化平臺,協同上下游企業聯合發展,成為真正的鏈主型企業呢?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浩興曾多次深入調研脈鏈平臺,對其充滿了期待。他總結了“脈鏈模式”,稱其通過構建“鏈主企業-品牌企業-服務企業-供應鏈企業”的立體化產業生態,解決了政府、產業帶、成員企業、經銷商及服務商的一系列痛點和創新需求。
變全球五金店鋪為永康工廠店
7月13日起,一則《永康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數字化平臺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在永康市政府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顯示,永康將“對當年招引永康企業入駐的平臺”,以及“經授權備案,對利用其境外線下門店,推廣和使用‘永康五金’區域公共品牌的平臺”等,給予較豐厚的獎勵。
永康市適時發力,給脈鏈極大的鼓舞。
徐偉強介紹,脈鏈已經設計出“脈鏈”及“永康五金”品牌元素的工廠店門頭設計初稿,向國內外經銷商征集意見。與此同時,脈鏈抓緊與全球各地的經銷商洽談合作的步伐,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共同開放上下游資源,在全球快速布局連鎖工廠店,以迎接永康制造的“流量”。
有心人士觀察,永康近些年來也在不斷地探索走出去的步伐。為幫助企業練內功,摸索出了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學樣仿樣”工作法,還在全省推廣;為助力企業走出去,已連續舉辦兩屆世界五金發展大會,開設世界五金精品館,打造了“永康五金”區域五金公共品牌,開辦企業家品牌班,發布全球五金行業創新發展(永康)指數等,致力于“讓永康五金走出世界,讓世界五金匯集永康”。種種舉措,不斷培養企業家品牌、數字化、國際化思維等,為突圍戰打下了基礎。
其實為推廣脈鏈平臺這一“新物種”,今年4月脈鏈集團開過一場線下的“天天脈交會”,邀請中國與“一帶一路”30多個沿線國家的買家,在金華展開一場“拼單集采”活動。這場活動中,永康企業家、批發商來了不少。
就是看到“天天脈交會”的熱鬧場面,永康人、廣西五金工具批發商項俊豪下定決心,與脈鏈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搖身一變,成了廣西脈鏈分公司的負責人。他家旗下的8家直營連鎖門店,成為脈鏈工廠店;1000多個合作店鋪中,部分合適的也將被他引入到脈鏈中。
項俊豪是位“批二代”。父母和他在廣西經營20多年,年銷售額最高時曾接近一個億。但近兩年下滑明顯,收縮了三四千萬元。“我們漸漸成了‘夾心餅干’,工廠壓任務,嫌我們賣得不夠多;店鋪又嫌我們中間商賺差價,兩頭不討好。”項俊豪說,與脈鏈合作后,他成了服務商,為店鋪找好產品,為工廠做好售后,“讓兩頭都說我好”。
敢說帶著工廠出海,徐偉強瞄中的,就是國外“項俊豪們”同樣的痛點。長久以來,作為中間商的批發商、進口商,賺的就是差價。可在這個越來越透明的互聯網時代,“中間商賺差價”是消費者最大的吐槽點。
脈鏈平臺面向的真正終端,就是全球各地的五金店鋪,以“拼單集采”的形式,集合他們的需求,直接向工廠進行采購。而原來的批發商化身為本地倉,進口商化身為連鎖加盟服務商,以為店鋪服務的形式,收取服務費。也就是王會遠說的,平臺成交的價格,就是工廠到店鋪間的價格,包含多少服務費一清二楚。
從2010年開啟海外戰略,脈鏈集團多年的海外銷售經歷,積累了不少人脈。當脈鏈把自己模式分享給合作伙伴時,一個個合資公司迅速組建起來。就在上個月,中亞五國及俄羅斯300多位經銷商在脈鏈中亞合伙人魯斯坦組織下,在哈薩克斯坦參與脈鏈數智化模式推廣會,整合了上萬個連鎖加盟終端來對接中國產業。而脈鏈與伊朗、迪拜客戶合作的TOSAN品牌,就能帶動20多個國家、一萬多個店鋪加入。俄羅斯五金經銷商葉夫蓋尼·基多夫4月份參加“天天脈交會”時,就表示自己已經扮演著脈鏈海外本地倉的角色。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件有趣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除了海外客戶,采訪遇到的脈鏈合作工廠、經銷商,老板全都是永康人。盡管他們有的工廠、生意不在永康,但藤蔓伸再遠,塊莖還在永康。
因此,這樣的突圍戰,由離家、在家的永康人共同打響,就不足為奇了。他們很認可這場不改變產權關系的兼并重組,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王會遠說,他這個年產值1.5億元的“小樹苗”,有信心成為“參天大樹”,未來還可以通過脈鏈打響自己企業品牌。項俊豪說,有信心讓廣西每個縣城、每個集鎮,都看到“永康五金”公共區域品牌的標志。
突圍非一時之功,但戰役打響,企業家斗志昂揚,讓人充滿了期待。
永康商務局提供的一組數據,正好可以回應這份期待。自2月份觸底后,該市外貿出口下滑呈逐月收窄之勢。同時,脈鏈預計今年可以帶動永康出口1.1億~1.2億美元,為全市出口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
記者手記
有人說,成為企業家,需要很高的“逆商”。在永康企業家身上,我看到了這份“逆商”。當困難突然來臨時,他們沒有退縮,沒有怨懟,而是選擇逆水行舟,竭盡所能,去蹚出一條新路來。
他們說,其實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7月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就已經指明了方向。“企業家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高防范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他們把這段話當作了座右銘,并貫徹落實、探索實踐。
眾所周知,由于前些年,過于依賴給歐美代工,永康五金產業在國際風云變幻當中,首先遇到極大的沖擊。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規上工業增加值、出口額都連續多月出現負增長。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他們保持臨危不亂的定力,發揮堅忍不拔的創新精神,按照總書記的指引,利用數字化發展的契機,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去克服新的挑戰,開辟新的賽道。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唯有在壓力與困難之中突圍,才是真正浴火重生的鳳凰,也才能實現產業的再次騰飛和發展。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