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時間剛過,在位于玉環龍溪的臺州蘇捷制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以素正在對一臺急救蘇生器進行反復的壓力測試。
這套看似不起眼的設備,卻能為處于窒息或中毒的人員提供新鮮且充足的氧氣,為救援爭取寶貴時間。“這是我們新研發的‘救命神器’,最快這兩個月就能上市了。”王以素說。
臺州蘇捷制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專注于煤礦安全設備、消防滅火系統領域各類閥門的技術研發,主要生產經營礦用自救器、氣體滅火系統閥門件、細水霧滅火系統部件等產品。
在王以素的辦公室一角,擺放著幾臺不同型號的礦用自救器——方形的便攜水壺大小,一根斜跨背帶。打開自救器,里頭配有小氧氣瓶、氧氣氣囊、口具、鼻夾墊等,重量輕、體積小、攜帶方便。
礦用自救器是煤礦工人的“救命神器”,是入井人員在井下發生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時,防止有害氣體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種隨身攜帶的呼吸保護器具。特別是當煤礦井下發生事故時,礦工可佩戴它通過充滿有害氣體的井巷,迅速逃生。
“像這款隔絕式壓縮氧自救器就是我們的明星產品,防護時間有15、30、45、60、120min幾種規格,使用時逆時針轉動開關手輪,高壓氧氣從氧氣瓶流到減壓器內,減壓后自動輸出1.2L/min的氧氣進入氣囊。”背上自救器,王以素親自做起示范,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了如指掌。
實際上,“蘇捷制閥”與礦用自救器打交道已有10多年,從最初的零配件供應商蛻變為成套產品制造商,這一切并非偶然。
王以素履歷很豐富,當過水廠工人,做過儀表車床,也接觸過銅球閥閥桿生產。一次出差陜西考察市場時,王以素第一次接觸到礦用自救器,回到玉環后,他就將帶回的礦用自救器反復拆解、組裝,依樣畫葫蘆地生產起各個部件。
“我的性格就是不喜歡跟著別人走,搗鼓了幾年,幾乎把自救器能用到的配件都‘吃透’了,我又有點不太滿足了,想生產成套產品。”王以素說。
不想繼續為他人做嫁衣,技術工人出身的王以素請了一名老師傅,緊鑼密鼓地開始成套產品的研發制造。“那時有一整年時間,我都是忙到下半夜,開發模具、打造生產線……單純模具就開發了100多套,整天沒日沒夜搞研發。”王以素說,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工藝創新和改良,將自救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升了50%。
順利將產品打入市場后,王以素并沒有停止腳步。和別的老板不同,王以素很少跑業務應酬,他更喜歡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搞研發,特地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增設了一張桌子,方便日常的產品研發和技術攻關。同時,他對研發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續突破,力爭把產品做到質量更優、性能更好。
“把產品做到極致就是我的初衷。目前,我們公司的所有產品開發都是我全程主導的,我堅信產品過了我自己這關,到別人手上就不會出現大問題。”王以素說。
一步一個腳印攻克難關,“蘇捷制閥”的產品在業界嶄露頭角。目前,“蘇捷制閥”的自救呼吸器年生產30萬套,產品遠銷陜西、山西、河南、內蒙古、云貴川等地。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