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海陸風電步入“平價時代”,在項目建設成本降低有限的情況下,提高運維質量、降低運維成本、增加發電效益成為行業新課題。
作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運達股份通過打造風電場智慧運營平臺、故障預警與健康管理系統、能效評估系統這三大利器“智能套餐”,利用設備監測與預警診斷技術、理論仿真閉環驗證技術和環境自適應技術,助力風電運維更加安全高效。
智慧運營平臺:給風電場裝上“智慧大腦”
通常,風電機組一年要進行兩次常規維護。以WD156—3300機型為例,機組葉片直徑達到156米,機艙距離地面高度達到100米,為它“把脈問診”并非易事,一臺機組的定檢需要3名運維人員、2天才能完成。
而在內蒙古某風電場,運維人員通過智慧運營平臺的可靠性評估模塊,結合現場運行日志數據,對機組變槳系統、主控策略和偏航測風設備等進行定制化技改,在提升運維效率的同時,不僅駐場運維人員可以減少2人,1年后該風電場相關故障頻次還下降了70%以上,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提升了1000多小時。
這一切都是智慧運營平臺的功勞,平臺以“云應用”方式,通過智能服務管理、智能輔助決策、智能安全管理三大模塊的有效工作,形成“運管一體化”管控體系,為生產、運維、運營工作給予引領和支撐,可實現風電場少人、無人值守,降低風電場運營人力成本。
故障預警與健康管理系統:為機組部件“治未病”
隨著風電機組服役年限增加,且長時間在惡劣天氣和嚴酷環境下運行,機組發生機械測量偏差、隱蔽性傷病和突發性風險的幾率也不斷增加,無法以最佳狀態運行,輕則帶病工作,重則停機維修,甚至更換大部件,給風電場帶來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
但在廣西某風電場,第86號機組距離下次定檢維護還有40天時,現場運維人員就在手機運維軟件上收到一條提示:“86#機組齒輪箱中間軸小齒輪異常,請安排停機檢修。”運維人員按照故障處理手冊立即展開檢查,檢查結果確認機組的確存在該故障。在保證機組安全運行的情況下,運維人員針對這臺機組開啟限功率運行模式,20天即完成關鍵部件維修更換,將發電量損失降到最低。
給這位運維人員發送信息的正是故障預警與健康管理系統,它是一位盡職盡責的體檢大師,這位大師能力超群,可對風電機組各部件、各類異常進行智能監測,可精準定位故障所在,而且一天24小時時刻在線。
該系統自2019年上線以來,已累計服務300余個風電場、6000余臺風電機組,指導主軸承、齒輪箱等18個部件,實施預防性維護1500余次,延長部件壽命,提前調度備件,節省物料、人工、發電量損失等各項費用超過5000萬元。
能效評估系統:提升發電量無止境
一個風電場的發電能力,除與先天的風資源條件及所選機組的質量水平有關外,運維管理水平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
山東某風電場,運維人員得到的建議是,偏航對風優化——“建議1號、4號、6號機組校正風向標,預計優化后可提升發電量1.89%”,風向標校正方案經過多年研究應用,現場運維人員實施起來早已得心應手,僅用1天就完成。他們還通過優化變槳策略和偏航適應性等技術方案,將風電場年發電量提升了3.5%以上。
提出這一建議的能效評估系統,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發電量優化大師,它可以根據風電機組所在的地形地勢、機型配置、風資源水平,大到為風電場進行定場址精細化分析,小到為每臺機組量身定制發電量,將發電量預警偏差控制在2%以內,還可以在1分鐘內生成風電場發電量監測評估報告和發電性能分析報告,可以自動預警發電量待提升的風電場,通過定制優化方案,使發電量普遍提升1%-5%。
目前,這套能效評估系統已廣泛應用于200多個風電場,幫助風電場實現全生命周期能效管理,達到精益運維、提質增效的目的。
未來,運達股份將打造更多的風電場精益運維產品,持續優化風機精準運維“智能套餐”,力爭風電場運維防患未然、前置優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來源:運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