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創新深化專題組辦公室發布省創新深化改革清單典型案例名單(第一批),《政府主導 平臺驅動 企業賦能——溫州市甌海區探索創新聯合體模式工作實踐》成功入選,為全省開展任務型創新聯合體組建機制改革提供了甌海實踐樣板。
近年來,甌海區針對龍頭企業在上游產業鏈存在缺口,受國外制約;科創平臺成果始終難以走出“實驗室”,與市場結合度不高;地區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培育困境等問題,積極探索科學技術攻關、科創成果轉化等新模式、新路徑。由甌海區人民政府牽頭為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簡稱“華中院”)引入中電海康集團,打造“龍頭企業出題、科研院所解題、地方政府助力答題”的中電海康·溫州光電產業創新聯合體模式,優化了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路徑,在產業、科研、人才、體制等方面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經驗。
創新聯合體的探索實踐之所以能讓“科技成果”轉變為“硬核產品”,得益于地方政府、科創平臺、龍頭企業各自發力,分別發揮地方政府主導作用,科創平臺驅動作用以及龍頭企業賦能作用。甌海區瞄準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學科優勢,與溫州現有的激光光電產業錯位發展,將光電上游器件領域作為重點攻關對象之一。通過引進規模大、影響力強的優質企業,加強基金和銀行支持等金融服務配套建設,統籌設立科創產業、投資基金,出臺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十條舉措,制定校地人才輸送政策等,賦能創新聯合體,破除資本瓶頸,助力引才育才。
科創平臺結合自身科研特色、地方產業培育方向和市場發展需求,確定重點攻堅技術,全力攻關技術瓶頸。同時,創新企業員工股權平臺,合理設置股權架構,確定成果完成人(團隊)和高能級平臺、學校的分成比例,激發團隊創新發展積極性。根據產業發展需求,華中院制定成果轉化“作戰圖”,設立4個專業領域實驗室,細化知識產權申請、項目孵化等6大類54項任務清單,3個月時間完成短波紅外成像芯等5項技術成果轉化。
行業龍頭企業則基于補鏈需求,向院所精準出題,提出卡脖子清單,由高能級平臺揭榜攻關,實現科研攻關由先攻關后轉化向先接單后攻關的轉變,破解高能級平臺高投入、低產出的難題。例如中電海康瞄準堵點向華中院出題,聚焦低溫共燒陶瓷(LTCC)與集成元器件模組、壓電陶瓷材料及元器件等5大項目補鏈轉化,精準實現國外核心技術進口替代。浙江優英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借助中電海康行業資源,迅速打開市場,成立僅一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達到規上企業認定。
(來源:甌海區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