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邏沙鄉,大片大片如云錦的格桑花和鳳尾菊盛開在連綿起伏的山地高原上,一座座風電機組如巨人般矗立其間,長長的葉片隨風起舞,吸引不少游客拿出手機拍照,留下難忘瞬間。
從道路崎嶇、游人罕至搖身變成“網紅”打卡地,從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到超1.3萬元,邏沙鄉的變化來自于運達股份的風電機組。
這正是運達股份與中廣核攜手共同打造的第三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廣西樂業17.2萬千瓦風電產業幫扶項目。目前,該項目一期、二期50臺機組已全部投運,年發電量可達3.57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可節約使用標準煤3.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8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同時,作為幫扶項目,樂業風電項目創新性地以“入股分紅+保底收益”的模式,吸收了樂業全縣63個村(涵蓋全縣原所有貧困村)村集體資金入股,共享風電場收益,在項目20年運營期內,持續獲得分紅收益,受益群眾覆蓋63個村的11萬人口。
2022年9月,項目一期首期458萬元兌現到位,平均每個自然村可分紅7.2萬元。
“自從有了‘大風車’,我們的生活真是一天一個樣,更有盼頭了。”村民們喜孜孜地說,這些風機于他們,不再是陌生、與自己毫不相干的龐然大物,而是實實在在的“錢袋子”,是讓自己過上幸福生活的希望。
尹紹偉負責樂業項目的邏沙鄉33臺3.XMW機組的現場安裝,在他的回憶中,這個項目的建設安裝用時很短,“因為是扶貧項目,業主和我們都高度重視,從合同簽訂到機組發貨、吊裝、調試并網,僅僅用了四個月時間。這中間我們克服了陰雨天氣的干擾、當地山高坡陡帶來的運輸障礙,按照項目節點,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展現了運達一貫的交付速度和施工品質,受到業主的高度贊揚。”
項目的收益來自機組產品的高效運行,33臺機組自2022年4月1日全部投運以來,共計發電4.24億千瓦時,機組平均可利用率達到99.841%,年等效利用小時數達到2547小時,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達到3266.3小時……運達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為樂業產業幫扶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風電場出現之前,邏沙鄉的田野上只有零星的格桑花和鳳尾菊,而在風電場出現以后,依托“風機+花海”的開發模式,目前已種植了上千畝的格桑花和鳳尾菊,盛夏時節,漫山遍野,開得如火如荼,風車、花海、藍天、白云、群山、云霧……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高峰時節,每天吸引四千多人到此觀光旅游。
“風車花海”還令當地的養蜂業受益。“養蜂既不費力又能賺錢,15箱蜂一年下來能掙差不多2萬元。”當地的養蜂戶陳允生說。據統計,風電場所在的全達村,2021年養蜂規模達到2000個蜂箱,蜂蜜銷售收入超過7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3500元增長至2021年的超1.3萬元,并因此獲得百色市首批“產業興旺紅旗村”和“生活富裕紅旗村”稱號。
風機立起來,財源滾滾來,“風電+旅游+特色產業”的模式,一改“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不但鞏固了樂業脫貧攻堅的成果,更為樂業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產業動力。
隨著風電技術不斷提升,長葉片、大容量風電機組不斷推向市場,越來越多的風電機組將會安裝在廣袤的鄉村,奏響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的交響樂章。運達股份也將繼續秉承“獻人類清潔綠電,還自然碧水藍天”的企業發展理念,不斷探索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和應用場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風車故事,推動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新臺階。
(來源:運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