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基地,位于溫州樂清市的正泰量測產業園,我們跟著一張智能電能表訂單,體驗了一回低碳旅程。
春節臨近,園區的訂單出貨壓力巨大。海外一家客戶要求41.7萬件智能電能表在15天內交付。
系統接到下單指令,首先觸發了園區控制碳排放大腦——數字孿生“源網荷儲”一體化調度管理系統。
“源網荷儲”一體化是園區埋下的“大彩蛋”,分別對應智慧能源管理、可視配電網絡、精細負荷管理、高效充電儲能。“它們成功組網后,園區能源方面的點滴變動,都會被精確感知并計算,最終成為綠色生產的‘大腦’。”浙江正泰儀器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顧章平打了個比方,“就像我們接到任務,在開工前先要想一想,怎么能又快又省力完工。這套管理系統干的就是這件事。”
但系統不是人,它們的思考需要依靠從每一個環節采集到的數據。
在智能電能表生產線上,每臺機器都裝有一只“小白盒”——碳足跡物聯采集裝置,這些“小白盒”正實時系統匯報每道工序的能耗、每個產品的碳排放等數據。狀態良好且單品能耗低的設備,才有資格接單。
“就像體育老師選拔運動能力更好的同學代表班級參加運動會。”記者搶答道。
“思路正確!你可以來做我們的系統策略師了。”顧章平笑著接過話茬,說話間系統已經有了測評結果:數據顯示智能電能表生產車間12條產線中,6號、7號、11號生產線能耗較低,系統匹配它們比其他產線多承擔70%的生產任務。看來,在機器的世界里“能者多勞”也是適用的。
有資格接單,不代表馬上就開工。園區能源系統布局了光伏、儲能、冰蓄冷等多種能源系統,究竟是調用屋頂布設的1兆瓦光伏發電,還是啟動儲能設備?此刻外部供電是“峰”還是“谷”,甚至行政樓用電負荷是不是需要為生產讓路等,都要被逐個計算。
“聽起來復雜,實際上整個過程用不了幾秒。”顧章平說,智能電能表訂單一邊“跑系統”生成生產方案:12條生產線集中在8時到22時生產,以平時1.5倍的產能集中在15天內完工。另一邊節能評估也出爐了:光伏、谷電、儲能釋放交替進行,總能耗較不調整時降低0.85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8.47噸,相當于省下了整個園區0.6天的用能。“這只是一張訂單的降耗減碳,日積月累省下的都是利潤,提升的是企業競爭力。”顧章平說,如今一只智能電能表的碳排放是50.15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相比傳統生產能降碳8%。把減碳和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就能讓低碳目標轉化為新的生產力。
實際上,我們的低碳體驗從踏進園區的第一步就開始了。樓里樓外安裝了1681個傳感器設備,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園區用能方案。而這些數據在正泰團隊自主研發首創的HPLC(載波技術)+藍牙雙模通信技術支持下,讓“源網荷儲”近零碳架構實現應用。園區雖然才啟用4個月,但帶來的綠色和經濟效應,已讓當地企業“眼紅”。因為整套系統軟硬件都來自正泰制造,這讓正泰儀表市場部的陶綱領忙得不可開交。
遠在內蒙古,正泰的合作伙伴已經開始在產業園全套復制該系統,預計2024年6月將完工投用。近在樂清,周邊新建園區中的一部分已經和量測園達成了能源管理合作。前不久,4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正泰經銷商帶著他們國家和地區的電力部門來觀摩。“每到源網荷儲一體化的部分,觀摩隊伍就挪不動了。”陶綱領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可以預見,2024年一定是個忙碌的工作年。”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