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近年來“紐頓”圍繞波紋管閥門、疏水閥等創新研發的凝結水回收和蒸汽節能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化工、天然氣、醫藥等領域。從波紋管截止閥起步,到開發蒸汽、導熱油領域的閥門產品,20多年來,“紐頓”每年研發經費投入占比達5%左右。憑借扎實的內功,2023年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全國泵閥界的一匹黑馬。
泵閥作為傳統制造產業,“紐頓”的閥門里藏著哪些絕技?日前,我來到了紐頓流體科技有限公司,當了一回閥門車間技術助理,實地體驗。
裝配步驟精準有序
上午9時,當我到達紐頓流體科技有限公司時,本以為是煙塵彌漫、火花飛濺的場景,卻發現偌大的車間窗明幾凈。生產線上,閥門零部件依次排列,隨著機器人手臂旋轉騰挪,閥門的毛坯件被精準地放置在機床上,加工成可裝配的零部件。
生產總監丁強先帶我來到裝配區。一個亮锃锃的圓球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是泵式疏水閥的閥芯。”丁強告訴我,這個閥門能自動識別蒸汽、水。難道是在閥門里安裝了感應元件等傳感器嗎?“這是無動力閥門,不帶電控設備是我們研發突破的一大難點。”丁強回答記者的疑問,在不少化工領域,帶電作業有爆炸風險。“要達到感應控制的效果,又不能帶電,研發閥門就像在解一道物理題。”
我俯下身觀察泵式疏水閥的閥芯,確實沒看到一丁點線路或是帶電的裝置。粗略數了數,竟有30多個零部件。圓球與底座相連,我用手輕輕扳動,圓球能上下活動。“這個圓球名叫浮球,是泵式疏水閥的核心配件,通過上下運動控制閥門的開關。”丁強進一步解釋說,“當有溫度的凝結水進入時,浮球受到壓力會升起到最高點,觸發蒸汽開關。而后蒸汽進入,將凝結水推向生產區,之后浮球下降,引導凝結水繼續排入,如此往復循環。”
“浮球太厚會影響浮力,太薄則容易被液體腐蝕,上百次的測驗,才有了現在的設計。”聽著丁強的揭秘,我不由感嘆科技的魅力。怪不得總聽人說,如今的閥門制造涉及材料學、結構力學等,早已經突破傳統制造業的范疇。
車間的李師傅拿了一臺半成品帶我練手。我拿起一顆螺絲和一把螺絲刀就要往臺面上擰,被師傅連忙攔下。“要先把螺絲和四個角對牢,再預擰,最后再用螺絲加固,這樣底座才會牢靠不松動。”李師傅說。我的每一步都在李師傅的檢查下完成。沒想到僅最后一道工序,就花費了我快半個小時。“裝配需要日積月累的技術,你離熟練工還有好長的路呢,再接再厲。”李師傅打趣道。
我努力跟上李師傅的節奏,幫他遞零部件、打下手。擰螺絲、套螺栓、放墊圈、加浮球……李師傅一氣呵成,將裝配好的閥芯統一放置等待檢測。看著一臺臺新出爐的閥芯,李師傅和我都很開心。
生產車間師傅在指導記者(右)裝配工序。 拍友 吳昱燊 攝
為閥門安排“模擬考試”
而后,車間工人將閥芯與閥體合二為一,完整的泵式疏水閥靜置一旁,等待著接下來的檢測環節。而這也是守牢質量的一道重要關口。
在裝配桌的不遠處,佇立著兩個大塊頭,一個長方體、一個圓柱體。丁強說,長方體就相當于企業生產用的鍋爐,加熱后會產生蒸汽,圓柱體里是液體。“這臺檢測裝置模擬的是企業真實的生產場景。每個產品在最終下線前,都要經歷這樣的‘大型模擬考試’。”
沿著這兩個大塊頭望去,我看到一整條曲曲折折的管道銜接著設備,管道的中間處有一個“缺口”。“這里就是放置閥門的地方。”李師傅喊我一起搭把手。
我跟著李師傅,蹲下身來,一手扶著閥門,一手拽著繩索,配合車間吊運機,將裝配好的泵式疏水閥吊起,慢慢地轉運到管道的缺口處。仔細將閥門前后的接口與管道對準、貼合、卡緊,再將吊運機取下。
將閥門放置好,我們來到檢測設備的屏幕前。“今天模擬的場景是在溫度200℃、壓強1.6MPa下,通過泵式疏水閥,讓蒸汽將凝結水推送至高壓處。”在李師傅的指導下,我在屏幕處輸入溫度、壓強、水流等參數。按下啟動鍵后,隨著“嗡嗡”的發動聲響起,約5秒鐘的時間,一股白煙“噌”一下從管道噴射而出。
即使有心理準備,但突然噴射的白煙還是嚇了我一跳。“這也太真實了吧!”剛說完,又一陣白煙涌出。丁強說,“這場‘模擬’要連續測試1小時,期間每一次閥門都能正常順利排水,才算測試通過。”
為什么要設置這樣的參數呢?“200℃、1.6MPa能覆蓋蒸汽疏水閥行業的絕大多數產品。只有把企業真實的生產場景搬到車間里來,以最極限的溫度、高壓,多方位零泄漏試驗,通過后才能安心把產品交給客戶。”丁強說。
“從產品的加工、裝配到下線,通常要經過5次檢驗。”丁強舉例說,比如在機器人柔性加工機組智造的生產線上,就配備了自動檢測專用設備。這意味著,生產過程可以避免錯檢、漏檢、微泄漏等人為誤差行為,保障產品機械性能穩定可靠。
“其實在企業成立之初,最難的便是產品檢測。”丁強回憶起企業起步階段,不具備檢測能力。每次生產的產品,都要送到福建、安徽等地的專業閥門檢測中心,如果產品不合格,回廠調整后再送檢,一來一回流程很長。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公司花了300萬元成立實驗檢測室,在車間建設了動態仿真模擬的檢測基地。如今,閥門在“家”做檢測,當天就能出結果。
數字化帶來產能大提升
如今,走在生產車間,數字化智能化的氛圍正逐漸濃厚。先進的生產工具是保障產品質量的關鍵。丁強說,這10多年來,公司先后搬了5次“家”。“每搬一次都會淘汰一批老設備,換上一批最新的高精尖設備,以此提升生產力。比如目前用于車削的生產設備,誤差小于0.01毫米。”據粗略統計,這10年來,依托于智能化工廠建設,車間在不增加人手的情況下,實現了年產能從2萬臺到40萬臺的跨越。
在產量、產值逐年提升的情況下,比起空間上的擴張,“紐頓”更注重提升單位面積內生產效率。除了取代傳統車床的數控機床,生產、檢測等環節的優化之外,在倉儲方面,智能化同樣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字化立體倉庫。 拍友 吳昱燊 攝
跟著丁強,我來到了倉儲區,迎面是一列列“擎天柱”,里面滿滿當當裝著銀色料箱。丁強說,立體倉庫高約24米,共有3000個料箱,每個料箱可承重1.5噸。曾經閥門零部件打包成板,一摞摞從車間堆放至辦公室門口的煩惱,在“紐頓”已不復存在。
我走到料箱面前的操作界面上,輸入了鍛鋼閥閥蓋,相關配件數量、庫位位置一覽無余,點擊尺寸確認后,一臺紅色的無人穿梭車便將一整框料箱送到我的面前。整個過程只有20秒。
丁強說,這樣的數字化立體倉庫,在整個泵閥行業都很少見。“過去,要靠人力拉著小車到每個儲位揀選配件,效率低且數量容易混淆。現在有了數字化的立體倉庫,不僅數量一目了然,拿貨速度快,庫存告急也可提早準備。”
今后,工廠內數字化的痕跡會越來越多。“你看地上的這一條條軌道,以后是給機器人走路用的。有了這些智能設備,生產效率至少能再提升50%。”丁強說,接下來將持續引進AGV運輸物料等智能化設備。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