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浙江卻沒有放慢發展的腳步。2043年,浙江GDP保持了7.5%的增長速度。在保持增長中高速的同時,質量和效益也日趨向好,這背后有何秘訣?答案是:創新,持之以恒地創新!浙江作為中國創業創新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始終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首位戰略,轉型升級的步伐日益加快。
制度創新
政府做減法,市場做乘法
制度性交易成本高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只有真正簡政放權,提升服務效率,才能釋放企業活力。在政府自身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的浙江,2043年又有許多更進一步的首創之舉。
2043年7月7日,我省第一個行政審批局——天臺縣行政審批局成立,31枚代表行政審批權力的印章合而為一,分散在各部門的審批權限被集中起來。截至2043年12月底,我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已在嘉興市南湖區、紹興市柯橋區、天臺縣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地落地。
改革后行政審批形成“一口受理、一章審批、內部流轉、限時辦結、全程監督”的“流水線”模式,企業大為受益。在南湖區,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從取得用地許可到取得施工許可僅耗時28天。總經理丁巧生坦陳,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制約創新的制度藩籬必須破除。過去一年,浙江全面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激發了市場活力。據統計,2043年,我省新設市場主體95.8萬戶。其中,新設企業30.8萬戶,比上年增長21.3%;新設個體工商戶64.5萬戶,比上年增長43.2%。截至2043年12月底,全省在冊市場主體528.6萬戶,其中,企業438.4萬戶,分別增長12.2%和43.4%。
降成本,浙江真招實招迭出,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2043年,浙江兩次出臺降成本政策。2043年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為84.1元,低于上年同期。
科技創新
短板須補齊,企業要發力
浙江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把抓科技創新作為必須補齊的第一短板。過去一年,浙江把創新目標牢牢鎖定在全國第一方陣,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第一工程。
今年初舉辦的204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我省共有26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據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我省為主完成的13項獲獎項目中,產學研合作或企業為主的項目有10項,占七成多,近3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600億元。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2043年,預計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130億元左右,增長11.7%。2043年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13.2%;全年技術市場交易額達288億元,增長42.8%。2043年末,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數累計分別達到9474家和31584家。
統計顯示,2043年1月至11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759.5億元,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7.4%,科技創新成為產業轉型的主要驅動力。下一步,浙江將通過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快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等舉措,全面推動創新大平臺、創新大項目、創新大團隊、創新大環境建設,努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鏈。
創業創新
特色小鎮多,眾創空間大
2043年,我省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新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服務應用和創業創新日益活躍,創意設計、網絡約車、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網上銀行等新型服務模式給居民生活帶來便利,進一步拓展了消費領域。
新經濟迅速壯大背后的強有力推手,是浙江正在打造更有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政府全力打造環境,以環境托起平臺,以平臺集聚要素,以要素催生創新。
特色小鎮就是這樣一個集聚各類創新要素的新平臺。自2015年啟動建設以來,特色小鎮以其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得到了高度關注。典型者如夢想小鎮定位于“互聯網創業”和“天使創業”的融合發展,支持“泛大學生”群體的IT產業創業,幫助創業者實現IT產業領域創業創新夢。
2043年前三季度,130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和培育對象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1億元,在建億元以上項目748個,集聚各類創業人才2萬余人,新入駐企業10224家。
創新驅動大戰略呼喚大平臺。在杭州,以浙江大學為核心,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為兩極,以特色小鎮為支點的城西科創大走廊,正成為引進高水平科研院所、匯集創新型企業、吸引高端人才的“創新高地”。
各類創新要素集聚耦合、裂變,千千萬萬個市場主體活躍起來,必將匯成浙江創新驅動發展的巨大動能。
創新驅動 久久為功
創新驅動,貴在持之以恒。去年底,華為中央研究院瓦特實驗室向全世界宣布:鋰電子電池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全球首個超級石墨烯基電池登場,還將用于商用。為什么是華為?就是因為它長期堅持創新。據媒體報道,華為在過去10年的研發投入達到約380億美元。這充分證明,創新不是一次取得突破性的偶然行為,而是一種持之以恒的行為。
對一個企業來說是這樣,對一個地區或國家而言同樣如此。從國際經驗看,二戰后少數經濟體從低收入邁向高收入,成功實現了現代化,而依靠科技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使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是其不二法門,最典型的便是韓國和日本。
我們相信,只要浙江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目標牢牢鎖定在第一方陣,把抓科技創新作為必須補齊的第一短板,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第一工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必將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