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期人文大講堂,在寧波大學開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著名法學家、中國知識產權法學會榮譽會長吳漢東提出,中國在未來的發展戰略之中,應當以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們要進一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發展知識產權事業,提高國家科技創新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產業發展力。”
知識產權與中國戰略選擇
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是創新發展。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已經開啟,這一場科技革命與以往有所不同,它的基本特征是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在全球范圍內,無論是美日歐這些發達的經濟體,還是中俄印這些新型的經濟體,都在發動本國的科技革命。
創新發展的核心制度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從產生到發展再到變革距今還不到400年的歷史,但是它作為制度文明的典范,對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識產權優勢即國家實力優勢,包括了硬實力與軟實力兩個方面。硬實力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科技力量以及可以實際支配的基本資源。以專利為基本表征的科技創新力是一種硬實力。軟實力主要表現為國民精神的凝聚力、社會制度的生命力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以版權為基本內容的文化影響力是一種重要的軟實力。
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現在是一個知識產權大國,但還不是知識產權強國。知識產權不僅要看數量和規模,更要看質量和水平,更要看實施和效益。知識產權戰略就是強國實現戰略。知識產權競爭就是世界未來競爭。我們要進一步提升我們國家的科技創新力、文化軟實力和品牌影響力,這三個方面都涉及到知識產權。
專利戰略與國家科技創新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創新國家的戰略核心問題是產業發展問題,其中專利制度起著一種制度支撐作用。在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科技競爭,說到底還是專利水平和質量、實施和效益之間的競爭。
專利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三流企業賣勞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一流企業賣標準。其中一流企業和超一流企業的技術和標準都是指專利。
中國專利戰略的實施,應瞄準核心技術專利的獲取、標準專利的掌握以及國際專利的增加,并盡可能將專利所保護的技術進行推廣運用,以期實現專利技術產業化,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商標戰略與國家產業發展力
中國是一個商標大國。在過去的十六年間,中國每年的商標注冊申請量、累計商標注冊量以及有效注冊商標量這三項指標,一直是世界第一。
縱觀國際制造業,各國都有自己的品牌形象:英國品牌象征著高貴,法國品牌引領著時尚,德國品牌表現為嚴謹,日本品牌蘊含著精致,美國品牌代表著先進。關于中國制造,太多的人將其與便宜貨和廉價品聯系在一起,此外中國產品還有一些冒牌貨存在。
中國制造,大而不強,全而不優。改變這一現狀,一靠創新發展,二靠品牌推動。前者依托專利,后者憑借商標。建設制造業強國,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商標戰略的目標,就是提升品牌價值,促進品牌經濟發展。可以說,培育知名品牌,是推進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戰略。
版權戰略與國家文化軟實力
當今世界的競爭有一個趨勢,就是從過去的硬實力的競爭拓展到軟實力的競爭。在國際文化市場,歐美文化依然是強勢文化。美國人靠小小的“三大片”在國際競爭中謀取自身的利益:第一片是代表美國飲食文明,麥當勞的土豆片;第二片是代表美國影視文明,好萊塢的電影片;第三片是美國信息文明,硅谷的硅晶片。這三片都包含了知識產權。相形之下,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文化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中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發展中大國,在國際版權貿易中都難符大國地位。
當下,我們要提升文化活動的創新力,增強文化產品的傳播力,提高文化產業的競爭力,都有賴于版權保護和版權戰略實施。在本土市場,大力發展版權產業;在國際市場,創造中國版權品牌。提高文化軟實力,建設版權強國,中國還要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