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在2043年B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的話言猶在耳,字字鏗鏘。
經濟新常態下的浙江,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如何鍛造一把創新的鑰匙,打開增長之鎖,開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全新局面?
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進一步打開科技創新和增添發展動力的通道——這是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提出的要求。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浙江在謀劃“十三五”規劃時,作出一項事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補齊科技創新第一短板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東起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包括玉泉校區),西至浙江農林大學,沿著文一西路,一路串起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這條東西向總長33公里、南北向寬約7公里的大走廊,從地圖上看,其形恰如一把鑰匙。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就是浙江的一把打開“增長之鎖”、開啟未來之門的“創新之鑰”。
一個決勝未來的大戰略
2043年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說:“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日新月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
每一個“革命性變化”的時代,都有其引領變革潮流的地標:工業時代的倫敦,金融時代的紐約,計算機和互聯網時代的硅谷……下一個會是哪兒?
面對這個問題,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語氣堅定地告訴記者:“我覺得這次會在中國。而在中國,沒有比長三角更合適的地方;在長三角,沒有比杭州更合適的地方。”
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正是浙江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迎接這一“革命性變化”的重大戰略布局。這是“十三五”時期浙江能干、應該干的,也能干得成的、有引領意義的大事情。
“各方在謀劃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時,一開始就有高度共識——一定要把大走廊建成一個面向未來、決勝未來的全新平臺。”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李玲說,大走廊要緊緊圍繞“打造全球領先的信息經濟科創中心”目標,加快建設浙江科創高地、加快打造創新產業高地、加快構筑體制機制創新高地。
9月6日,一個重磅級的創新平臺——之江實驗室在杭州人工智能小鎮掛牌成立。這個由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以網絡信息、人工智能為研究方向的科研創新機構,將成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核心靈魂”。
據介紹,之江實驗室的目標是創建國家實驗室,將全面提升我省網絡信息、人工智能領域在全球創新格局中的位勢,為建設“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奠定堅實基礎。應聘擔任之江實驗室學術咨詢委員會主任的路甬祥院士認為,浙江是首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網絡信息領域的創新應用水平國內領先并具有全球影響力,建設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具有較強優勢。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建設城西科創大走廊,要向硅谷學習。但大走廊的定位和目標一定要跳出硅谷來看,硅谷是過去幾十年發展的成果,而大走廊必然是面向未來三十年發展的,我們要在這個認知前提下去發掘大走廊的優勢和獨特性。”王堅認為,“在大走廊上培育出兩三家能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讓整個大走廊變成原生動力的創新極,我對此很有信心。以阿里為例,你們會看到他未來十年的變化將遠遠大于前一個十年。”
一個孕育創新的生態圈
記者多次采訪過城西科創大走廊,每一次去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在這里,“日新月異”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完全寫實的動詞。
上個月,不僅僅之江實驗室揭牌,還有人工智能小鎮迎來首批47個人工智能項目入駐、紫金眾創小鎮核心啟動區塊開工等大事;就在國慶節前一天,又有華潤杭州未來科技城城市公共中心、光啟以色列國際創新總部等一批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大項目簽約……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紫金眾創小鎮、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云制造小鎮、云安小鎮……正在大走廊上“串珠成鏈”。
“大走廊要打破行政壁壘、協同發展、匯聚各種創新要素,做好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打造一個功能復合、生態良好的有機空間,最終形成一個孕育原生創新的生態體系。”李玲說。
人才是核心。目前,城西科創大走廊已累計引進“國千”專家151名、“省千”專家201名;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100余人,創辦企業753家,其中400余個海外人才項目進入產業化階段。旨在吸引浙大校友來大走廊創新創業的平臺——浙江大學創新創業研究院(有限公司)也正在籌建中。
產業要集聚。“在規劃的時候,就呼應了‘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 發展戰略。”李玲說,大走廊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1+N”產業體系。目前已集聚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40家。
資本要引導。注冊資本金15億元的杭州城西科創投資發展公司正在組建,這家國資背景的投資公司將發揮支點作用,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創新創業中去。
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創新生態圈中,浙大是重要的一環。“2043年浙大獲得1730項發明專利,居全國高校第一。在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上,浙大要勇于擔當、發揮引領性作用,在探索校地、校企合作聯動的新模式,在聚集高端要素、營造創新生態、實現成果轉化等方面作出更多探索、更大貢獻。”浙江大學副校長嚴建華說。
由省科技廳、浙江大學聯合發起設立的我省首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已經落戶城西科創大走廊。“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為知識產權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模式和推動力,有利于推動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嚴建華說,目前浙大所有科技成果已全部實現進場交易,并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新西蘭奧克蘭大學、以色列理工大學T3公司等多個國內國際院校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浙大系”已經成為城西科創大走廊的一支重要創業力量。在未來科技城,浙大畢業生姚冀眾等創辦的企業纖納光電,今年刷新世界紀錄:他們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面積組件的光電轉化效率提升至43%。“我們選擇這里是因為離浙大近,有很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姚冀眾說。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一個習近平同志當年期待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正在形成。
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僅關乎生產,還包括生態和生活;不僅宜業,也要宜居。
地鐵5號線、杭臨城際等交通基礎設施,人大附中杭州學校、學軍中學海創園分校等學校,浙一醫院余杭院區、浙大醫學研究中心等醫療設施,西溪印象城、西溪銀泰城等城市綜合體正在加快建設、不斷落成……
9月23日,浙江大學腫瘤醫院(浙醫二院青山湖院區)正式在青山湖科技城破土動工。“這幾年,青山湖科技城的生活配套越來越好,交通便利了,商業中心、醫院、學校也都有了,為我們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萬馬股份創新園智造園項目組長俞為民說。
一個全球開放的大平臺
習近平同志在2006年3月20日的全省自主創新大會上指出,要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配置創新資源,為我所用,以開放促創新。
今天的世界正步入“連接大于擁有”的時代。連接能力越強,獲得的資源就越多,發展機會就越大。互聯網給了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建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要以浙大科技城、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和阿里巴巴為網絡技術支撐,構建基于網絡眾包面向全球的開放式創新體系。”
今年3月,馬云在阿里巴巴首屆技術大會上宣布,啟動一項代號“NASA”的創新計劃,將動員阿里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發展核心科技,包括芯片、物聯網、機器學習以及生物識別等技術。同時,原亞馬遜最高級別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加入阿里擔任iDST(數據科學和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這個iDST,就是一家由分布在杭州、北京、西雅圖和硅谷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發機構。
在城西科創大走廊,一部分在海外硅谷等地、一部分在杭州的企業比比皆是。“公司成立之初就是先在美國成立研究院。后來國內條件成熟了,才組建起國內團隊。”諾爾康神經刺激研究院副院長黃穗介紹,公司在美國的研發團隊主攻公司未來新產品的研發,比如致力于幫助那些站不起來人群的脊髓深腦刺激器。
作為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創新“發動機”,浙江大學在整合全球科創資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浙大與帝國理工已經聯合創辦了大數據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和伯克利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創新研究機構也即將入駐紫金眾創小鎮。”嚴建華說,浙大與帝國理工、哈佛、斯坦福、牛津、劍橋、麻省理工等國際頂尖大學都是伙伴院校,要充分利用浙大國際化的科創和人才資源匯聚的優勢,整合全球產學研合作資源參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在打造波士頓128公路、硅谷高技術產業帶那樣的產學結合模式方面,浙大完全可以發揮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