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科技創新工作將著眼“找得準、攻得破、用得上”,堅持圍繞產業部署創新、圍繞創新培育產業;推進軍民、省部、央地深度融合;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與區域創新兩個體系;提升自主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兩個能力;助力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區域結構均衡發展的“23222”科技工作新思路,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努力實現創新驅動走在前列,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堅持兩個圍繞。針對支柱主導產業,建立線上線下的企業技術需求征集平臺,凝練重點產業創新鏈、關鍵技術創新點,組織企業牽頭開展協同攻關,破解產業發展技術瓶頸。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技術、基因工程、高端存儲等應用基礎研究項目,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
推進軍民、省部、央地融合。依托軍工、央屬、部屬資源,構建空天動力研究院、國家智能制造研究院、能源化工技術研發基地等創新大平臺。探索建立軍口院所與民口高校“雙導師制”聯合培養研究生機制,推動西工大等17家單位先期試點。同時,發起設立了首期4.2億元的軍民融合產業基金,支持兵器集團等單位建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和專業孵化器。支持陜西科控集團與保利集團聯合發起總規模100億元的系列“陜西保利軍民融合投資基金”。
加快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與區域創新兩個體系。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發揮科技計劃引導作用,推動人才、平臺、項目、成果、資金等要素向企業聚集。支持企業依托高校建立“四主體一聯合”的新型校企研發平臺,已有43所高校的30個平臺啟動籌建工作;支持市縣創新發展。支持各地市建立“政產學研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科技資源統籌分中心,組織市縣科技部門與省內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支持各地市建立一只省市聯合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已發起設立榆林、渭南、安康三只。此外,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已組織選派4768人。啟動反向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推動西安富集的科技資源向陜西省各市縣輻射。
最終實現自主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提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區域結構均衡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和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關鍵作用。
(來源:科技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