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可靠性要求極高、附加值大的核電裝備一直是我國核電國產化突破的瓶頸之一。近日,在錢塘江畔、湘湖之濱,一座廠房里,我國新一代國產核電反應堆主循環泵的傳動齒輪箱通過出廠驗收。生產它的正是蕭山工業起步的“老三廠”之一——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游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杭齒集團董事長馮光說,“從輪船、坦克、汽車到飛機、艦艇,都離不開我們的產品。如今,我們又成功介入高附加值的核能領域,這讓前進齒輪箱的發展后勁越來越足。”
1960年,杭州齒輪箱廠誕生。杭齒從一建廠就承擔著重大國家使命——為人力作業的漁船安裝上機械動力,增強漁船抗風浪能力,改變我國東南沿海成千上萬漁民生命與財產遭受臺風嚴重威脅的局面。建廠初期到七十年代末,第一代杭齒人仿制國外樣機,開發船用齒輪箱,是新中國船舶工業傳動裝置的開路先鋒。
此后,杭齒的產品又經歷了自行研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二次創新——自主創新、形成核心技術的過程。“改革開放以后,杭齒就確定了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正是幾代杭齒人堅持不懈的攻難克堅,杭齒產品領域不斷擴大。從建廠初期2-3個規格的船用齒輪箱,逐漸拓展到工程機械變速箱、汽車變速箱、工業齒輪箱、農業機械變速箱、風電增速箱、摩擦材料及摩擦片、大型精密齒輪等十大類千余個品種,產品廣泛配套于各種動力傳動裝置,產品品質和技術指標均居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我國重要機械裝備業的核心企業之一。
也正因如此,本世紀初,杭齒在對外合作中,受到世界行業巨頭德國采埃孚的青睞,談判從單一項目的合作,一度升級為全廠合資,對方甚至提出了控股的要求。
時值國內國企紛紛改制的年代,是交出市場和企業控制權換取外方資金和技術,讓自身和企業快速借梯登高,還是在開放吸收先進技術的前提下堅持自主發展,保留國產重大裝備的血脈。幾經思量,杭齒明確了自主發展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群。
“這些年,我們杭齒集團始終堅持在開放引進的同時,自主發展,培養了一支高素質高端人才隊伍,產品也獲得歐美發達國家的認可。”馮光表示。
早在3年前,杭齒的齒輪箱作為首臺樣機落戶英吉利海峽洋流中,將浩浩蕩蕩的洋流傳動至發電機轉換成電力供應當地。“這臺潮流發電齒輪箱要求在海中安全工作6年無需檢修。”馮光告訴記者,“這一次是歐洲企業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的,他們對我們的技術和產品有信心。”
為確保產品的高可靠性,杭齒和外方經過一年多的聯合開發,應用了包括多行星柔性軸、無外圈軸承、差動分流等多項世界先進的技術,生產出高質量的潮流發電傳動齒輪箱,讓杭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弄潮兒”。
如今,杭齒生產的船用齒輪箱、工程機械變速箱、粉末冶金摩擦片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均為第一,成為在中國齒輪行業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大型骨干企業,并進入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中國機械工業100強企業、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企業。杭齒生產的船用齒輪箱獲得“中國名牌”,“前進”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杭齒已經擁有90項國家專利、21項國家和行業標準,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兩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