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一個充滿蓬勃朝氣的活力城區。這里擁有敢為天下先的拼搏創業精神;這里創造了聞名海內外的“溫州模式”;這里正在為實現中國夢做出不懈努力的企業行業……
江南閥門有限公司,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創業、自主創新,現已發展成為中國閥門行業的領軍企業。她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省優秀研發中心、中國閥協副會長單位。近日,改革開放40周年看龍灣活動采訪團一行7人首站走進江南閥門有限公司,近距離感受江南閥門這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企業,并用記者手中的筆、鏡頭報道其產生、經過、影響及對當前企業“突圍升級”的啟示。
黃作興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974年17歲的他應征入伍。在參軍的四年里,他刻苦學習機械基本知識,熟練掌握了一套車、刨、銑、鉗工等技術。4年后,他脫下戎裝返回家鄉。在家鄉做了一家制冰廠的供銷員。“我,運氣好。第一次出差就一次性定了3萬多元錢的訂單。這是我營銷生涯的第一筆訂單,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凱旋。這次營銷的業績贏得了廠里領導的信任,在之后的3年里,我走遍了整個貴州省,為制冰廠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黃作興告訴記者,當時廠長覺得他在營銷工作上很有前途,于是便把他介紹到溫州市水產局永前漁業機械廠工作,然而好景不長,機械廠解體了,他也在一夜之間失業了。
由于黃作興一直對閥門、機械有著特殊的情感。1985年,他決定辦閥門廠。自己當廠長,自己做供銷,但是由于大量產品積壓,開辦不久的閥門廠幾乎面臨倒閉。當時在各類閥門中,有一種蝶閥,因其結構簡單,啟閉迅速,重量輕等特點深受用戶歡迎,但這種閥門又明顯存在著密封差、泄露快、耐溫低、壽命短等問題,于是黃作興產生了對蝶閥進行創新的想法。
“我決定研發具有高新技術含量的新型蝶閥,然而在研發過程中卻困難連連。因為不懂技術,他只好走訪一些閥門研究院,看不懂材料,又需要翻閱一些圖書館的資料。”黃作興說,他每天不僅到研究所去學習,還天天鉆在圖書館里查閱資料。就這樣經過改裝、試驗、失敗、再改裝、再試驗。多次的實驗后,他發明的新產品獲得了國家專利。1993年11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43屆世界發明展覽會上,黃作興帶著自己的新產品亮相。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作品一舉拿下了世界發明尤里卡金獎,發明人黃作興也獲得了國際發明一級騎士勛章。
黃作興憑借在部隊里練就的敢于拼搏、不認輸的精神,不但把當年的小作坊發展成為江南閥門有限公司,還有很多國際知名企業也采購了他的企業生產的閥門。
2009年底,黃子龍接任江南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作為一名第二代企業家,在穩步推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才能為企業的轉型發展,開拓出一條新路,讓企業走得更遠更好?對此,黃子龍認為,首先是要轉變觀念,緊緊跟隨時代的步伐,懂得開拓思維模式。其次是要具備創新精神,推陳出新,才可能走得很遠,走得很好。接著是抓好團隊建設,團隊是企業的核心力量和凝聚力量,要發揮團隊精神,不斷提升團隊的中堅力量,通過激勵機制,讓他們以企業為家,懂得為企業奉獻。最后是科學規劃好企業發展,市場的激烈競爭必定出現優勝劣汰的局面,只有做好企業長遠規劃,才能鞏固市場,在行業領域中始終保持領先發展的地位。
短短一段時間里,細心的他發現現代企業管理和發展離不開信息化辦公系統的輔助。黃子龍對記者說,他們在企業內部推行建立了信息化辦公模式。以前企業生產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時間慢,環節多,常常延誤了產品的生產,但是自從逐步推行信息化辦公模式后,無論效率和環節都發生了變化,一張訂單進入信息化辦公系統后,經過技術對接,圖紙確認,上臺生產到最后的出成品,基本實現信息化管理,縮短了周期,節約了成本。
創業路上,黃子龍始終堅持走企業創新發展的路子。從2013年開始,黃子龍為江南閥門的未來探索出了一條轉型之路。“我們審閱了國家有關民企生產軍工產品的相關政策規定后,瞄準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這一次的努力,使得我們的產品從原來單一的民用生產轉型為軍工產品,為企業未來十年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領域。”黃子龍表示,他們在不斷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積極做好高科技含量的組閥門配件的研究,努力填補國內空白。
“我們企業每年投入銷售額的5%作為研發經費進行新產品開發,促使閥門實驗科研領域跨入國際高端水平!”黃子龍對記者說,公司不斷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模式,在提升公司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同時,更進一步鍛煉了江南閥門的創新型團隊。多年來,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先后獲得了50多項國家專利,完成18項國家、省部級科技項目,10項被列為國家新產品、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產業振興項目。目前,江南閥門在全國設立了150多個辦事處和分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世界著名500強ABB跨國公司、長江三峽、國防科工局、軍工、航天發射塔、風洞基地以及英國、德國等國內外8000多家大中型重點工程。
(新聞來源:中國泵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