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和銀保監委共同在深圳召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現場會”, 參加會議的有來自部分地方經信委、行業協會和企業的代表100余人,其中有機床行業的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和青海一機數控機床有限責任公司的代表。會上,有來自地方經信委、行業協會企業和保險機構的10位代表做了經驗交流,在隨后舉行的專題座談中,工信部和銀保監領導還即席與大家進行了政策溝通。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自2015年起至今已經實施4年。這是政府財政支持模式的一次創新,即由財政直接撥款變為保險補貼,并引入財產保險的市場機制和保險機構的風險管控經驗,從而放大了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4年來,政策執行力度逐年增大,總共補償了1000多個項目,投保了2000多億元的重大裝備,保險賠付近20億元。其中,船舶海工行業受益最大,占補償資金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是航空、核電、交通等行業的大項目。機床、工程機械、醫療器械等行業獲批項目和金額都比較小。
該政策實施4年來,一些地方政府還跟進制定了配套獎勵政策。會上發言中介紹,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地對獲批項目再給予銷售合同額一定比例的直接獎勵。山東還出臺了省級保險補償政策,同期發放補貼額達12億多元,是中央補貼資金的3倍多。這些地方政策有效放大了中央政策的效應。因會議發言有限,其他地方的跟進政策需另行了解。
從會議發言來看,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普遍認為該政策對促進重大裝備的創新和產業化發揮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有益降低了企業創新風險,增強了用戶應用首臺(套)重大裝備的信心。
由于機床單臺價值低,達到500萬元申報起點的機床不多,得到的保險補貼額度也小。另外,用戶主要關注點在于機床本身是否滿足要求而不是有無保險等原因,機床制造企業和用戶的積極性有限,因此過去幾年只有少數幾家企業申報和獲批項目,受益于該項政策。機床制造企業如有符合條件的項目,就需積極研究并用好這項政策。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的支持對象,是技術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不是一般產品的首臺首套。為盡可能包括最新重大裝備創新成果,該機制的指導目錄每年都進行修訂。只有納入當年目錄,才有申報的機會。機床制造企業如有重大的創新產品,應首先爭取納入指導目錄。會上,工信部領導表示,在目錄修訂時會廣泛征求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意見。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有專家參與指導目錄的修訂和項目的評審工作。行業企業如有項目需要納入指導目錄,或進行項目申報等方面的咨詢,協會均可提供大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