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農民在田地里干農活時,低著頭、彎著腰,我們用“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形容他們耕作的辛勤,這既是對農民的贊美,也是對他們艱辛勞作的體諒。
以前手工插秧是最累的一項農活
溫嶺史稱魚米之鄉,有“溫(嶺)黃(巖)熟,六縣足”之說,早年在中國農業大縣中排行第18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到收入更加豐厚的第二、第三產業,農業生產出現用工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工收割,人員扎堆,用工量大
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溫嶺縣志》記載,“1974年-1978年,溫嶺先后引進人力插秧機和動力插秧機,但因育秧農藝不配套未獲成功。1986年春再次引進機動插秧機,與工廠化育秧配套試驗成功。”從而逐步推廣機械插秧,解決了水稻生產中勞動強度最大的插秧環節農藝問題。
溫嶺市農民購買和推廣應用農業機械積極性高。上世紀80年代初,曾連續多年獲得全國農機管理服務先進單位稱號的溫嶺光明農機管理站購買了一臺小型全喂入履帶自走式聯合收割機。由于收割機收割大大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解決了農業生產用工難問題,水稻收割作業很快得到快速推廣。
收割機每年機收面積24.4萬余畝,大大解放了勞動力
收割時節,561臺聯合收割機活躍在田間
進入21世紀后,隨著農民對農業機械化作業認知度的提升,農民購買和應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高新農業機械得到快速發展,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有力推進。至2017年年底,溫嶺市農業機械化已具備一定規模,全市擁有農機總動力112萬千瓦,擁有各種農業機械裝備達32000多臺(套),其中聯合收割機745臺,高速插秧機89臺,糧食烘干機305臺(套)、批次烘干能力3609噸,農用拖拉機2783臺,自走式植保機械52臺,穴直播機械10臺。
全市現有各種自走式植保機械50余臺
機械化穴直播機直接把稻種播入耕整好的水田,比機械化育插秧少了床土準備、育苗、秧苗搬運、秧盤安裝等環節。
秧苗運輸用上自動傳送軌道
從平整田地到施用基肥,從育苗到插秧,從無人機防病治蟲到大型聯合收割,從稻草回收到稻谷烘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食糧生產主要環節全程機械化,實現了農業生產從依靠人畜力為主向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主糧作物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6%,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最近幾年,我市每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39.4萬余畝、機收面積24.4萬余畝、糧食烘干4.91萬噸、農用無人機作業面積25170畝。
現在機械插秧株行距整齊,一臺高速插秧機能頂30多人工
溫嶺人自行研制的指盤摟草機將分散的稻草收集在一起
作為溫嶺市的農業大鎮,箬橫鎮積極搭建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壯大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各類農機服務組織,加大農機裝備投入,持續深化農機維修、農機農藝等農機服務,全面實施農業“機器換人”,全鎮擁有耕作機械、水稻栽植機械、聯合收割機械、糧食烘干機械等農機2486臺,2017年12月被省農業廳授予“機器換人”示范鎮,成為全省第一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鎮。
“一站式”收購機械設備,農戶運來的稻谷,從汽車上自卸到輸送帶至入庫,整個過程流水作業,自動完成。
305臺(套)糧食烘干機批次烘干能力達到3609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