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28日,商務部在上海組織召開了產業競爭力論壇,全國政協委員、中機聯會長王瑞祥應邀出席并發表題為《讓中國裝備、裝備中國》的演講。現摘要刊登,供學習交流。全文如下: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機械工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濟總量占國內整個裝備制造業的2/3以上,對同期全國工業相關指標發展的貢獻率,均居全國工業各行業首位,是拉動工業和GDP增長的重要行業之一。
一、中國機械工業60年成就舉世矚目
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在黨的正確路線方針、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中國機械工業經歷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與改革開放30年的跨越發展,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產業規模迅速壯大,完整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
建國以來的60年,中國機械工業平均年增長17.86%,改革開放的30年年均增長19.6%,均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增長速度。2008年,共完成總產值9.07萬億元,為1949年的1.6萬倍,為1978年的80多倍。在全國工業中的比重,“一五”初期為5%,2008年達到18.28%,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一直居重要地位。
——國際地位持續提升,重要產品位次穩步提高
中國機械工業在世界機械工業生產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由建國初期的20位以后,文革前的第9位,提升至目前的前幾位。許多重要產品如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大中型拖拉機、內燃機、混凝土機械、鏟土運輸機械、摩托車等,躍居為世界第一位。中國對世界汽車新增產量的貢獻率達32.79%,居各國之首。發電設備自2004年以來產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產品水平穩步提高,創新能力日益增強
解放初期,中國農業、冶金、礦山等機械基本為空白,現已研制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產品,不但結束了主要依靠進口的歷史,并已大量出口海外,電力裝備還創造了世界電力史上的奇跡。目前,機械主導產品的技術來源國內占比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24.5%上升到現在的60%。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方式正在轉變
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機械工業東、中、西部的地區結構也在向更合理的方向調整。同時,重視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在行業興起。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裝備發展迅速,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已經成為機械工業新的發展趨勢。
——產業形象逐步提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中國機械產品出口總額,2008年達到2425億美元,是1978年的900倍,從凈進口國變成為凈出口國,出口額居世界第三。據聯合國貿易統計,中國對世界機械產品出口貿易增長貢獻率,從1988年的4.57%提高到2007年的43.15%。同時,積極利用外資與擴大對外開放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60年變遷,向世人印證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國機械工業60年輝煌,告訴了人們一個不破的真理:“發展才是硬道理”。
二、中國機械工業振興任重道遠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機械工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
——著力解決機械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
目前,中國已進入世界機械制造大國行列,但還不是世界制造業強國。中國機械工業的產品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以及大型成套設計能力和基礎關鍵零配件的制造能力;國內市場需要的相當一部分高端機械產品仍依靠進口;至今尚無中國機械企業入圍世界500強。總體看,中國機械工業仍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大而不強的矛盾依然突出,尚不具備與制造業強國競爭的實力,中國機械工業要實現由大變強的根本性轉變,尚需付出艱苦的努力。
——著力解決產業深層次的矛盾
2008年,中國機械工業產品自給率已超過80%,但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不高、產業鏈不完善、產業結構失衡和產能過剩嚴重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以及連續多年高速增長掩蓋的部分產品重復建設與分散布局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面對現實,中國機械工業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迎頭趕上。
——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目前,中國機械工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與工業發達國家比較尚有差距,特別是熱加工工藝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明顯高于工業發達國家;中國機械工業的增加值率一直處在26%上下,比發達國家低10多個百分點。同時,受管理水平、信息化技術的影響,機械工業流動資產周轉次數一年僅為2次,而庫存率在20%左右。另外,產品附加值低、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等種種因素,使得機械工業銷售利潤率近幾年一直在5%上下徘徊。因此,著力改變低效率、低效益運行狀態,真正實現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等內涵式發展方式,是中國機械工業長期的重要任務。
——著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
適應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當前中國機械工業要抓住有利時機,把握工業化與信息化發展的規律和趨勢,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提高各類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網絡化水平,并把信息技術融入到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人力資源開發各環節,著力推動產業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大力開發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技術、新興產業,堅持走綠色制造、發展循環經濟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以發展節能降耗型產品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重要舉措,不斷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使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建立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
——著力推進經濟運行的持續穩定發展
2009年以來,中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逐月平穩回升趨勢明顯,并較全國工業平均增速高出2個百分點。但內外部經濟環境嚴峻復雜,舊的矛盾尚未解決,新的矛盾又開始積累,不確定的因素增多,特別是進出口貿易大幅下滑的局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對于出口交貨值占工業總產值20%左右的中國機械工業,短期內難以期待外需對增長有積極貢獻。因此,要保持中國機械工業平穩較快發展難度加大,實現全年產值增長12%以上的預期目標,需要全行業繼續共同努力。
三、中國機械工業振興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今年以來,國務院陸續下發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兩個規劃”),提出了中國機械工業近三年調整和振興的目標和任務,規劃了中國機械工業未來發展的基本走向。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的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也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廣大機械行業職工為之奮斗的愿景。
——振興工作目標鼓舞人心
1、著力促進產業平穩較快增長;
2、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
3、全面提高重大裝備和汽車自主開發水平;
4、大力強化基礎配套能力;
5、積極促進組織結構優化升級;
6、加快推動增長方式轉變。
——振興措施切實可行
中國機械工業將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舉措,按照“兩個規劃”的要求,遵循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重大技術裝備和高檔數控機床為標志性突破口,以關鍵基礎件和基礎工藝創新為基礎,以集成創新和產業集聚為加速器,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根本的工作思路,加快振興發展,實現振興目標,做大做強中國機械工業。
1、更加積極地推動機械工業平穩較快發展。
現中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占全國GDP比重接近8%;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7.1%。因此,保持機械工業平穩較快發展,就是保全局,這是當前機械工業的首要任務。
保增長關鍵是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正確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要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的原則,緊緊圍繞中央擴大內需的戰略舉措,聚焦國家4萬億元的項目需求,加快機械行業轉型升級,為推進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提供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同時,注意發揮汽車、電工等權重大的重點行業對機械工業增長的帶動作用,團結、引領職工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勇挑重擔、迎難而上,確保機械工業實現今年的預期目標,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更加有力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機械工業將以貫徹落實“兩個規劃”為契機,堅決抑制低水平產能擴張和重復建設,積極培育一些大而強的大型骨干企業集團,發展一批高起點、大規模、專業化的配套企業;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行業骨干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逐步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有條件的企業延伸產業鏈,為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等,以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形成新的特色和新的優勢,在新一輪競爭中爭取主動權。
3、更加自覺地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中國機械工業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方向,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發展道路,充分發揮機械工業工程技術自主創新體系作用,大力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重點抓好重大技術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等標志性產品的自主創新,夯實關鍵基礎件和基礎工藝的創新基礎,著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創中國機械工業產業自主發展的新局面。
4、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機械工業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方向,進一步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落后的技術、裝備和工藝,鼓勵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將毫不放松地抓好節能減排,采取先進的加工技術和工藝手段,提高制造水平、保證產品質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減少污染和廢棄物排放,并鼓勵廢舊物資再利用。將積極發展綠色制造和再制造工程,構建節本增效、保護環境的生產制造模式。將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形成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把中國機械工業打造成為具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廣闊市場前景和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裝備產業。
5、更加主動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國際經驗表明,每一次大的危機都是一次世界經濟的大洗牌,都是新興國家崛起的歷史契機。中國機械工業將把握機遇、爭取主動,始終不渝地深化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將堅持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本著以我為主、互利共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積極地引進優勢資源、引進科技人才、引進戰略合作者,不斷提高引進工作的質量,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同時,將圍繞做強主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等,大力擴大國際間的合作,真正做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運用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為中國機械工業的振興,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國機械工業振興的宏圖已經展開,振興的目標振奮人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將不辱使命,團結引領行業職工為實現振興目標而努力奮斗。產業競爭力是經濟全球化時代永恒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倍受關注的熱點,我相信,只要我們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勇于開拓創新,繼續發揚中國工人階級扎實苦干、團結奮進的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振興目標,真正做到讓中國裝備裝備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