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不僅在理念上舉起維護世界多邊機制和自由貿易體系的大旗,更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大趨勢
越開放,越發展;越發展,越需要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對外開放,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很多家庭有了新的節日“打開方式”。一邊是,泰國大米、阿根廷牛排、法國葡萄酒等全球美味越來越多地“飛入尋常百姓家”,登上普通家庭的年夜飯餐桌,人們坐在家里就能品嘗世界風味;另一邊則是,出國過年成為新時尚,在國外看舞龍舞獅、逛春節廟會、觀春節燈光秀,濃濃的年味被傳遞到世界各地。既有“引進來”,又有“走出去”,這既豐富著傳統節日的內容,也從一個側面折射著,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正大踏步走向世界。
對于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而言,開放始終都是發展的重要條件。然而,過去一段時間,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了少有的“逆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涌動。世界將走向何方,是更加開放多元,還是更加封閉單一?人類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在不斷為推動經濟全球化作出努力。中國不僅在理念上舉起維護世界多邊機制和自由貿易體系的大旗,更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啟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擴大開放的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大趨勢。數據是最客觀的說明,在去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9%、降至多年新低的情況下,中國吸引的外資總量逆勢增長3%;在世界貿易擴張勢頭進一步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創歷史新紀錄,貨物貿易增速快于美國、德國、日本等貿易大國和主要經濟體平均增速。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所言,中國擴大開放“為當今世界增加了確定性和希望”。
越開放,越發展;越發展,越需要進一步開放。前不久,有外媒文章觀察到,春節期間,出境游的中國游客對“爆買”少了幾分熱情。文章站在當地百貨商場的角度作出判斷,“中國游客把錢包攥得更緊了”。這樣的判斷,可能只是個誤解。一方面,中國關稅總水平去年從9.8%降至7.5%,通過電商實現全球購,對于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國外的好產品,何必舟車勞頓、不遠萬里從國外把物品“背”回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開放,讓中國企業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消費需求,進而促使中國企業苦練內功,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讓中國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選擇。既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能促使企業提升自身實力,中國沒有理由不繼續擴大對外開放。
如果說“買全球、賣全球”的規模曾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水平的主要指標,時至今日,對外開放不僅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這一要求,既是中國對外開放提質增效的未來方向,也是讓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的具體努力。從各個自貿區紛紛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形成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到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清單外所有市場主體“非禁即入”;再到各地對標國際一流,狠抓營商環境,一系列規則制度層面的創新突破,讓中國構建起了強大的開放“磁場”。特斯拉在上海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電動汽車超級工廠,寶馬在沈陽投資新建第三工廠,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相繼誕生。可以說,中國的對外開放,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
中國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世界將繼續看到改革開放的中國加速度,將繼續看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中國決心。而這,也必將推動中國經濟巨輪駛向更開闊的水域。(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