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節能減排進展良好,近九成企業每年都完成了目標,但進展呈現不平衡格局,企業缺乏資金、技術,系統性節能減排也仍面臨許多問題。這是《“十三五”以來中國企業節能減排狀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透露的信息。
在調查中,企業希望能加大技術和資金支持力度,政策不要搞“一刀切”,實行差異化執行,并保持相對穩定性。《報告》建議,“十三五”后半時期,在企業層面,不斷完善制度,繼續以技術管理雙輪驅動開展節能減排。政府應不斷完善碳排放等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持續推動以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為方向的能源結構轉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助力節能減排。
九成企業完成目標
據了解,這是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連續第八次推出關于中國企業節能減排現狀的權威性分析報告,立足于“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開展節能減排的宏觀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年對國內數省地方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上完成。
“十三五”規劃執行三年以來,我國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分別比上年降低5%、3.7%,均超過年度預期目標值。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與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均同比下降3.2%、3.2%、3.1%,均高于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3%的年度目標。“2018年的節能減排年度目標預計能夠完成。”《報告》稱。
在過去連續三年,上述三家機構對國內數省地方企業(包括中央企業的省級分公司等)進行了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行業以鋼鐵、石化、水泥、紡織、制藥、房地產、環保、物流為主,基本涵蓋國家有關部門所列出的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
從調查看出,“十三五”以來,在國家政策支持與市場環境不斷改善的情況下,我國企業能夠立足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十一五”、“十二五”前兩個五年規劃節能減排工作成績的基礎上,對照“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更加有效地開展節能減排,企業節能減排進展態勢良好。
《報告》顯示,近九成企業每年都完成了節能減排的年度目標,也印證了宏觀層面國家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的情況。同時,企業節能減排的水平與質量有了進一步提升,九成企業節能減排的組織與制度建設“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規范”,85%的企業對“節能減排技術、設備的投資額”繼續增加,大于“十二五”時期。此外,企業評價“十三五”以來的節能減排政策總的來看更加積極有效,最為有力的是有關政府部門頒布的越來越嚴的能耗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十三五”以來的經濟環境與各項調控政策總的來看有利于進一步開展節能減排,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
推進仍臨諸多挑戰
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開展節能減排進展呈現不平衡格局。《報告》調查的樣本企業中仍然有約10%的企業不能確保每年都完成本企業節能減排的年度計劃,約有30%的企業在本企業節能減排狀況的基礎工作方面不扎實,至今仍不掌握本企業在節能減排領域的主要指標及與行業內企業的對比情況。
《報告》執筆人之一、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隨著國家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能耗與環保標準越來越高,而企業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在節能減排方面缺乏新的技術,所以在持續推行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同時,資金上,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工作不免受到本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影響。近些年,隨著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去產能、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等因素,不少企業效益水平出現波動,影響了企業進一步開展節能減排,這個問題在鋼鐵、化工等領域表現比較明顯。
難點并不止于此。從上述三個機構連續三年調查及其他相關調查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我國的節能減排壓力有所緩解,但有時可能與經濟增長發生矛盾,特別是在經濟增長預期下降時,“穩增長”政策目標會壓過節能減排的目標。在這種背景下,尤其需要防止節能減排的良好形勢逆轉。
《報告》還顯示,在整個節能減排的實施過程中,系統性節能減排仍舊面臨許多問題,值得“十三五”后半期開展節能減排時予以重視和修正。首先是,節能減排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多是圍繞重點工序、重點設備、重點企業以及重點行業開展,對上下游企業之間銜接、行業間協同耦合、工業與社會間生態鏈接等系統性節能減排重視不夠,大大制約了系統層面節能減排潛力的釋放。同時,地區差異化問題突出。“十二五”以來,西部地區部分省份投產和開工了大批高耗能項目,目前這些項目產能持續釋放,導致這些地區節能減排壓力遠高于其他地區,尤其是工業重化程度較高的海南、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區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此外,實現“雙控”目標難度大,而且,展望“十三五”后半時期,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不足矛盾化解尚待時日,工業產品價格可能持續下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低緩。產能過剩和資金鏈偏緊制約企業節能減排投入,企業節能減排內生動力仍然不足。
建議加大技術、資金支持
在調查中,大部分企業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與信息的推廣力度,創建企業節能減排的交流平臺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等方式,使得企業能夠有足夠的技術手段深挖節能減排潛力。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企業在節能和環保方面投入的稅收,增加對企業節能減排項目的資金補貼力度,對產生的節能和減排量能夠給予足量和及時的補貼,降低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的經濟壓力。
此外,有關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要加大政策實施的精細化水平,不要搞政策的“歸一化”和“一刀切”,要根據企業的發展水平與節能減排現狀,區別對待,實現政策的差異化執行,并且在一定時期,保持節能減排政策的相對穩定性,不要使企業疲于應付,避免企業重復無謂的投資。
對于“十三五”后半期的節能減排,《報告》建議,在企業層面,不斷完善制度,繼續以技術管理雙輪驅動開展節能減排,可從結構性節能減排、管理性節能減排、工程性節能減排等方面下功夫。其次,政府要不斷完善豐富碳排放等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開展節能減排。再次,持續推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為方向的能源結構轉型,其中體制機制是重要保障。
“當前要強化有利于能源轉型的電力市場建設,例如建立適應新能源發電的電力系統,發展智能電網和電動汽車,促進跨區域電力交易,開展新能源發展的輔助服務等。”胡遲介紹說。
《報告》還建議,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助力節能減排。對于我國金融業來說,未來應加大綠色金融政策引導。國家應盡快出臺對“綠色信貸”的扶持政策,制定“綠色信貸”目錄指引、項目環保標準和環境風險評級標準,房款“綠色信貸”規模控制,實施差別信貸政策。同時,國家健全綠色金融法律法規,通過國家立法確定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此外,金融機構應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積極推進業務轉型,進一步放開和擴大銀行業的綜合經營范圍,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市場。(記者 王璐)